浅析欧洲哥特式教堂

浅析欧洲哥特式教堂

ID:12702911

大小:19.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浅析欧洲哥特式教堂_第1页
浅析欧洲哥特式教堂_第2页
浅析欧洲哥特式教堂_第3页
浅析欧洲哥特式教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欧洲哥特式教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欧洲哥特式教堂摘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艺术到了最高阶段是与宗教直接相联系的,作为二者的一个载体,欧洲的教堂处处都洋溢着欧洲的文化之美。本文将通过文献查阅与图片欣赏等方法探寻欧洲哥特式教堂之美,并简要分析其与宗教的关系,主要以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例。关键词:文献查阅图片欣赏欧洲哥特式教堂宗教一: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结构特征的造型风格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其道德的核心是爱,达到爱神与爱人的统一。基督教教徒信奉的是自己在尘世所受的苦将会在天

2、堂得到救赎,天堂是爱的世界,美好的世界,永恒的世界。在基督教里,基督是高高在上的。在《旧约·创世纪》中,上帝与人类定下彩虹之约,雅各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上。垂直的宇宙观使教堂一步步向高耸发展,而哥特式教堂又是其中的集大成者。高耸的笔直的尖塔、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直升的线条,无一不增加了哥特式教堂高耸如天的形象,塑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风格,表现宇宙的浩瀚,使信徒感到自身的渺小,而越发感觉自己在仰望天国,增强了对天国的向往以及自己对宗教的

3、忠诚度。同时,从视觉意义上讲,人在观察竖直的空间时比观察水平的空间能调动更多的肌肉群,在视觉意义上非凡。哥特式教堂这种造型风格同时也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哥特式教堂尽力使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它以柱比树,以柱头比叶,屋顶比天,哥特拱表现树叶的形状,扶垛模拟分叉的树干……这个教堂仿佛一座生机勃勃的森林,这种感增强了信徒对淳朴内心的向往与亲近之情。二:轻盈的棱线飞肋骨架穹窿相比于罗马式教堂的坚实敦厚的感觉,哥特式教堂给人一种轻盈灵巧的感觉,采用了一种对角线在拱心石相交的拱框架的叫做交叉尖拱的建筑形式

4、,用来支撑拱顶。虽是凸起的独立的拱顶,但良好的弹性使得稳定性得到保障。同时这一结构方便在同样大小面积的地面上构造更大的空间,且能够形成广阔宏伟的视觉效果。加了肋拱的穹窿工程是哥特式教堂最重要的特征,有以下优点:第一,跟交叉拱穹隆相比,在同样的面积下,这种形式要更轻,能够减少支撑穹隆的建筑物较底部分的侧推力或压力;第二,呈肋骨形的穹隆比交叉拱穹隆更适合在复杂的平面上建造;第三,有线条装饰的石肋拱外表十分优美,使得网状屋顶交叉处的接缝被遮住。这种穹窿所构造的更广阔的空间和向上拉升的感觉,使得教堂需要最

5、少程度的墙体,给色彩斑斓的玻璃留下足够的空间。三:彩色玻璃花窗因为上文提到的原因,加上教堂里多是垂直的柱子,哥特式教堂里几乎没有墙体。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彩色玻璃花窗。比如在巴黎圣母院北面的玻璃窗直径21米,面对塞纳河的南面玻璃窗有13米高。玻璃窗采取玫瑰花的形状,以红色和蓝色为主要色调,红色寓意“基督的鲜血”,蓝色代表着天国耶稣的崇高与伟大深邃。此外,玻璃窗并不是简单的玻璃窗,彩色玻璃窗组成了一个个新约故事画,所以即使不识字的信徒也可以仅通过一幅幅彩色玻璃窗组成的画来思考上帝的教诲。一般来说,哥特

6、式教堂内部的彩色玻璃花窗分为三类:①位于进门口上部的玫瑰花窗,经常以复杂的圆形构图加以装饰;②位于高窗上,以圣母或圣徒等人的大型独自像为彩色玻璃的图像,因为高窗与站在地面的信徒有一段距离,唯有大型人像才能被看到与认识;③位于地面楼层墙壁上的彩色玻璃,多装饰以圣经为题材的故事图像,人物的尺寸大小不需要刻意放大,常用多个人物的圣经故事为题材。欧洲在中世纪的时候特别崇拜光,认为光明是上帝给人间的恩赐,能使人借此接触天国的信息。大量的彩色玻璃窗把阳光引进教堂里,那种通过玻璃后颜色发生改变的阳光,有种旋转的

7、神圣的光芒,会让人恍若已飞离人间身处天堂,能更好地感受天国的感觉。“基督教心灵的虔诚同时也是一种对有限事物的超越,而这种超越也决定了基督教寺的风格……一方面是不同于希腊神庙的豁然开朗,是一种收敛心神,与外在自然和一般世俗生活绝缘的心灵肃静的气象,另一方面是力求超脱一切诉诸知解力的界限而远举高飞的庄严崇高气象。”四:雕刻相比于之前的雕刻而言,哥特式建筑有两个主要表现:一是突破了墙面的束缚,出现了很多半浮雕和高浮雕,追求人物在三维空间的立体感,更加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二是在人物表情刻画方面,突破了之前

8、神情雕刻上的目无表情。因为之前希腊雕刻神像都是高贵的冷漠,平凡的伟大,神像都是面无表情。而哥特式教堂在雕刻上赋予了雕像丰富的表情,玛利亚亲切,耶稣和蔼可亲,动作、神态、面庞都流露出真挚的关爱情感,体现了基督教的理想美:仁慈、诚实、圣洁、宁静、威严,达到了外表美与内在基督教文化精神美的统一。这种精雕细琢的无处不在的雕刻完美诠释了艺术上的美感和广泛传播的基督教教义。参考文献:1.文春华、李静,从基督教文化特征看哥特式教堂建筑【J】,《建筑文论》,2010年第三期60—62页。1.龚吉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