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期中论文

中国古代史期中论文

ID:12778028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中国古代史期中论文_第1页
中国古代史期中论文_第2页
中国古代史期中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期中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评摘要:钱穆先生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是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本文是我略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后的想法。关键字:作者目的内容背景特点评价近代中国的学术天空可谓群星闪耀,大师云集。钱穆先生以其精深的史学造诣和深厚的国学底蕴为世人

2、称道,为一代学人楷模,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同时,他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儒学学者和教育家。钱穆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且尚未毕业,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在北大任教时,他以独特的演讲上课的方式而驰名学校,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与胡适一起在学生中有着“南钱北胡”之称。而他在史学方面更是造诣深厚,很多著名学者对其很是推崇,如顾颉刚先生称之为“今 日国史界之第一人”;牟宗三认为他是“秦汉史研究的宗师”;严耕望先生也说,“近六十年来,中国史坛甚为兴盛,名家大师辈出。论根底深厚,著作宏富,不只先生一人;但先生才气磅礴,识力深透,文笔劲悍,几无可伦比”。钱先生有很多著作,比如《先秦诸子系年

3、》、《国史大纲》、《刘向歆父子年谱》等等,在先生的诸多著作中,《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百页小册虽然算不上是巨著,也算不上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部,但视角独特,开一代风气之先,将政治制度从人事不分的正野两史中剥离出来,专门分析,区别于以往的杂烩记述。虽不算是代表作品,本书也显示了钱先生作为大家的风范。首先,钱先生说话很清楚。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本就不好讲,因时间等原因的限制,从中摘取五个朝代也不是件易事,这要求作者必须深入了解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才能准确地挑选五个值得讲的朝代。做学问,写几万字、几十万字的文章并不难,难的是把几万、几十万字的文章用几千字表现出来,这要求作者有大学问,显然

4、,钱先生正是有这样的大学问的大家。然后,钱先生的学问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及其扎实的积累。举个例子,在深度上,钱先生所引用的文章或著作很有水平。上学期上课时,李济沧老师讲过,看一本书的好坏,内行人先看的是注释,如果注释全都是类似“出自《史记》”、“出自《资治通鉴》”等等的就不能说是一部好书。由于是演讲稿合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没有注释,但是文中钱先生所引用的使诸如明末大儒王船山的《黄书》、邹容的《革命书》等,足以看出钱先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在广度上,也很明显,钱先生不仅对中国历史的知识丰富,对西方历史也有独到见解。这一点可以从书中很多地方都进行了中西方的比较看出来。钱先生必然

5、是对西方政治史有着极其清晰的了解,而且有深入的研究,否则肯定写不出来这样精彩的稿子。关于本书的写作目的,钱穆先生在本书的序中写到,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原因有两点:一则,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而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因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之误解。我们若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自该检讨传统政治。二则,秦以后政治传统被“专制黑暗”一笔抹杀,钱先生要为中国政治澄清,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能够流传至今必然有其内在原因,不可一笔抹杀。以上是他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两

6、个原因。但由于国家大局动荡、私人生活不安定、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书要写等原因,此书终于没有写。机缘巧合的是,何敬之先生邀请钱穆去演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于是有了这本演讲合集。就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而言,亲历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和承受巨变的艰难历程,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所遭受的空前冲击和失败,钱穆先生研究中国历史的思路和问题意识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他对传统文化深沉的感情更是学人之典范,他的作品自然流露出对本国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深深的热爱。以其爱之深,故痛之切,既为中国近代所遭受之空前失败和屈辱痛心,也在深深地反省究竟传统文化出了什么问题以至于一败涂地。因此,读钱先生的书,要求读

7、者要对本国历史持一种“温情的敬意”的态度,而非“对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这几句话对于理解钱穆先生为人为学都极重要,它既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一片苦心,同时也可说是钱先生夫子自况之语。在钱氏所著史书当中,无不表现出对中国历史、对传统文化的脉脉温情与深深敬意,这一精神亦至始至终贯穿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中。在这本书中,钱先生最为殷勤致意的,还是力图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并非漆黑一团,在这本不足二百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