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ID:12787401

大小:479.50 KB

页数:120页

时间:2018-07-19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想当一颗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大自然的美。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2、通过有感情、带有想象的朗读,品味诗歌的形式美和课文内容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趣,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自然。    2、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续写诗歌。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课时  2课时      

2、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同学们,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首歌(教师播放《好大一颗树》。提问: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写树的诗《想当一颗树》。(板书课题) 4、生说说自己读了题目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的特点:   1、指名读课文,提问:读了诗歌知道了什么。(由二、三名学生接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课文的初步了解。 (1)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写了树的什么特点?  (2)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吗?  炙热:像火烤一样的热

3、,形容极热。  姿态: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姿势、体态,二是态度。课文既描述了大树的样子、体态,也暗示着”大树“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雅量:宽宏的度量。诗中指大树为了他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3、指导学生用一段话概括出树的特点。 4、给学生思考两分钟,然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感悟诗情: 1、师: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优美概括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思考、遐想与激情。下面大家再仔仔细细地品味诗句,看你能想到什么。(提示学生抓住“沉默”“姿态”“雅量”“幽默”120这几个关键词去产生联想) 2、生:读诗句,谈谈自己想到的事情,想到的人。 3、课下的思考题:这首小诗是写树还是写人

4、?什么叫借物喻人?课外找一找写树的诗文。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尽量用上诗中的词语。(见演示文稿)  大树常常是()寡言、不吵不闹,它()挺拔,不怕()的太阳,有甘于奉献的()。有时候,大树也很顽皮(),悄悄和你开个小玩笑。  2、朗读课文。  3、抄写生字新词。五、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熟,背给家长听。 2、抄写新词,一个写4遍,生字扩词,并听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情况。   2、师: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始终没有离开过绿色,离开过树木。古老的诗歌中有树(《咏柳》

5、),现代的诗文中更是有树(《鸟的天堂》等)。  二、比较阅读:   1、出示《鸟的天堂》课文,读一读其中写大榕树的部分,与课文《想当一颗树》比较,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即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3、出示《好大一颗树》的歌词,说说此文与《想当一颗树》的异同。    (如《好大一颗树》与课文《想当一颗树》相比,也挖掘了树的特点,但《好大一颗树》赞美的是树的高大、坚韧、奉献、胸怀宽广的品质。)   4、引导感悟《想当一颗树》等诗文带给我们的启发。(小诗表面写树,实际是写人。)  三、读诗文、听音乐、想画面: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说说自己听读诗文后,眼前仿佛出

6、现了怎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3、指导朗读背诵。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续写《想当一颗树》。   2、背诵课文。2美丽的“三潭印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3、注重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

7、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2、制作教师演示文稿。 3、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120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2、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