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ID:12787838

大小:15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9

教育学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_第1页
教育学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_第2页
教育学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_第3页
教育学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_第4页
教育学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7《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为什么要学心理学?1、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2、作为现代人的需要3、教师的必修课4、能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技巧5、教育子女的需要二、心理学学什么?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性心理现象和社会心理现象。三、心理学怎样学?四、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人脑玉心理的关系:人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的功能定位:大脑:人的指挥部;间脑:中间站;桥脑:睡眠;延脑:活命中枢;小脑:平衡。(2)、大脑的功能定位:左脑:

2、语言、阅读、书写、逻辑、数学运算等。右脑:空间关系、情绪、艺术等。(3)、大脑是通过发射活动来产生心理现象的。2、人的心理的发生、进行和完成是互有联系的环节:客观刺激——内部过程——外部行为。3、两种对立的心理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五、心理学的历史(三次转折)1、心理学的产生(人物、时间、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构造主义)2、1896年佛洛依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派3、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产生(瑞士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美国罗杰斯)六、三大心理学派别:1、行为主义学派

3、1913年美国华生只研究行为,不研究心理现象。刺激——反应环境决定论者2、格式塔学派20世纪初德国维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格式塔”意思是整体、完型,故又名完整心理学。3、精神分析学派20世纪初奥地利佛洛依德又称为“佛洛依德主义”(1)格欲论(2)人格论本我(欲望、本能)自我超我(理想化、追求完美)七、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始于1917年,标志就是北京大学首次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注意一、注意及其分类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

4、在必要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能看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广度会增大。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事物撒谎那个的时间。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者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者另一种活动上。三、注意的发展17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2、注意的品质不断发展一、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

5、意的对象或者操作活动;尽量赋予它无意注意的特征。(2)减少与教学无关的无意注意。2、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2)激发学习的动机(3)运用一定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3、运用无意注意、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第二节感知觉一、感知觉的含义1、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2、感知觉的作用:(1)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2)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理解)(一)感受性及其变化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相互作用4、联觉(二)知觉

6、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三、感知觉的发展(以观察来说明儿童感知发展的规律)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一)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规律)是:1、有意性不断增强2、精确性不断提高3、概括性逐渐增强(二)儿童观察的培养1、使儿童明白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使儿童具备相应的知识准备3、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儿童观察的技能4、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四、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迁都,才能引起清晰地感知觉。(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

7、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4)根据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第三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一)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二)记忆与感知的区别感知(当前的事物)记忆(过去的事物)(三)记忆的三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者回忆(四)记忆的分类1、按记忆的内容来分:形象记忆(效果好)、动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