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周周练(一)及答案

高三物理周周练(一)及答案

ID:12816742

大小:3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高三物理周周练(一)及答案_第1页
高三物理周周练(一)及答案_第2页
高三物理周周练(一)及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周周练(一)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三物理周周练(一)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1.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C.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2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1-3-3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图1-3-3A.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经过2.5s的时间,甲、乙两物体相遇,相遇时它们相对坐标原点的位移相同C.经过5s的时间,乙物体到达甲物体的出发点D.经过5s的时间,

2、甲物体到达乙物体的出发点3.一个初速度为6m/s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受到力F的作用,产生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当它的位移大小为3m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ABC)4.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BD)A.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C.前3s内的位移是6mD.3s末的速度是3.6m/s5.一辆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和位移

3、之比分别是(C)6.物体沿某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处的速度为,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则和的关系是(B)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7.对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BC).A.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B.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最初的那个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两倍C.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均相等D.该物体运动过程中

4、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之比一定是奇数比8.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C三点,AB=BC.质点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0m/s、30m/s,根据以上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CD)A.质点在AC段运动的时间C.质点在AC段的平均速度B.质点的加速度D.质点在C点的瞬时速度题号12345678答案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9.汽车以12m/s行驶,刹车后减速行驶的加速度为1m/s2,则需经__12____s汽车才能停止,从刹车到停止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6m/s_____,通过的

5、位移是_72m_____.10.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后速度达到10m/s,然后匀速运动了20s,接着经2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则质点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是_2_____m/s2,在第26s末的速度大小是__5__m/s.11.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10t-2t2(m),则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_10m/s_____,加速度为__-4m/s2____,4s内位移为__8m____。三、计算题:(共28分)12.(8分)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10s时间通过一座长140m的桥,

6、过桥后速16m/s,求(1)它刚开上桥头时速度有多大?(2)桥头与出发点相距多远?(12m/s,180m)13.(10分)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km/h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m处一辆卡车正以72km/h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10m/s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Δt.试问Δt是何数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Δt<0.3S)v/m·s-1t/sO251abcde图17b14.(10分)某天,张叔叔在上班途中沿人行步道向一公

7、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的平直公路驶过,此时,张叔叔的速度是1m/s,公交车的速度是15m/s,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m。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10s后公交车又启动向前开去。张叔叔的最大速度是6m/s,最大起跑加速度为2.5m/s2,为了安全乘上该公交车,他用力向前跑去,求:①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②分析张叔叔能否在该公交车停车时安全上车。(可以)①②内部资料仅供参考9JWKffwvG#tYM*Jg&6a*CZ7H$dq8KqqfHV

8、ZFedsw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