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

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

ID:12834362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_第1页
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_第2页
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_第3页
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马增芳   议论文是证明论点的文章,写议论文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要搞好论点的论证。但在重视论点论证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怎样提出论点。实践证明,艺术地提出论点,能使论点得到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整篇文章锦上添花。本文介绍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供初学者参考学习。·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   我们常说,事出有因。可见,因与果是密切相关的:因是果的依据,果是因的必然。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就是从事物纷繁复杂的联系中,找出论点与特定的“因”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理性地分析阐述,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这样,既能使论点成为必然结论,又能揭示论点的特殊意义,唤起读者的特别

2、关注。如邓小平的《要吸收国际经验》,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论点,为了引出这个论点,作者是这样开篇的:   我们是在一个贫穷的大国里进行改革的,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我们搞建设有三十几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光凭自己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   没有先例,需要经验;经验不足,要借鉴经验;“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要吸收国际经验”。在自我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提出“要吸收国际经验”的主张,本身就是十分响亮的论点。一个响亮的论点加上简洁明晰的原因为依托,一下子

3、突出了它的深远意义。二、再背景分析中提出论点   背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或现实的环境气候,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背景是产生论点的土壤。论点的提出,如果能结合背景分析,就会使论点有了雄厚的客观基础,显示出它的必然性。如《中学德育的综合改革》一文论点的提出:“近几年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进步,也有改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的变化,主流是好的。但从总体上来看,德育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的地位上来,措施不够有力,队伍不够健全,在学生的思想德育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整个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通过对“近几年”中学得出

4、“迫切需要改革”的结论。这样地提出论点,真实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三、摆在出任务中提出论点   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就是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以向青年发出的学习号召为中心论点,但在提出这   个论点之前,列宁用了较多的文字来阐述青年所面临的重大使命:“从资本主义社会培养出来一代工作者,至多也只能消灭建筑在剥削上面的资本主义旧生活方式的基础。他们至多也只能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保持自己的政权,奠定巩固的基础,至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那就只有靠在新条件下,即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已不存在的条件下参加

5、工作的一代人去担负。”这一代就是青年。那么青年们怎样才能不负重托,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列宁提出:“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这样,就使论点有了沉重感,也增强了它的激励性。四、在谈是论非中提出论点   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议论其中的是是非非,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主张。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作者要有明确的是非观,要注意辩理,把论点建立在理上,力避简单、武断,以致削弱论点的说服力。如《毛遂不避嫌疑》的论点的提出: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人才问题的讨论会。有人私下给毛遂提了条意见:“好表现自己。”   我大吃一惊。这不是冤

6、枉好人吗?仔细一想,毛遂也是在表现自己。倘不表现自己,怎么能自荐呢!   原来,毛遂自荐并不避嫌疑。他本来就认为:有才能的人,就像放在布袋里的锥子,一定会冒出尖来,不冒尖,你怎么晓得他有才干!千里马之所以能被伯乐发现,还不是因为千里马长啸一声的表现自己吗?   我们赞扬毛遂,说到底,就是赞扬毛遂敢于表现自己。这点,是过去所有赞扬毛遂的文章不曾点破的。我敢说。   作者否定对毛遂提出的“好表现自己”的非议,肯定了毛遂“不避嫌疑”,大胆“表现自己的”的行为,而肯定得有理有据,这就为顺理成章地提出“有才能的人”,要“敢于表现自己”这一有时代意义的论点,创造了有说服力的理论前提

7、。五、在层递中提出论点   层递,是一种层层深入,向目标步步逼近的艺术手法。利用层递提出论点,就是作者故意把笔宕开,先从远处说起,从一般说起,然后逐渐收笔,最后点出论点。这样,不仅能为论点增强牢固的理论基础,还有“深山藏古诗”的艺术魅力。如毛泽东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开头写: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很明显,本文的论点就是第三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