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院教案2010年)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院教案2010年)

ID:12841019

大小:114.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9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院教案2010年)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院教案2010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院教案2010年)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院教案2010年)”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时间:2010、03、16地点:中医院一会议室主讲人:陈玉、刘晓棠、杨光金内容:和解剂、清热剂、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和解剂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的中成药。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

2、利等为辨证要点。95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院教案2010年)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院教案2010年)”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时间:2010、03、16地点:中医院一会议室主讲人:陈玉、刘晓棠、杨光金内容:和解剂、清热剂、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和解剂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的中成药。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临床以寒热往

3、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95临床可用于治疗疟疾、感冒、各类肝炎、胆囊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上述症状者。1.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以及口苦、咽干、目眩等。例如小柴胡颗粒(片)。2.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脾不和证。症见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泄泻、手脚不温等。例如加味逍遥丸、逍遥丸(颗粒)。3.调和肠胃剂适用于肠胃不和证。症见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下利等。例如半夏泻心汤等。注意事项:(1)本类方剂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2)临

4、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选用中成药。清热剂清热剂是以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临床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95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

5、1.清气分热(清热泻火)剂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津伤之证。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代表方如牛黄上清丸:功用:散风止痛,泻热消肿。主治:目赤、咽痛、头痛、眩晕、耳鸣。用法:成人口服每次1-2丸,日服2次。孕妇忌服。黄连上清丸:组成:黄连、栀子、连翘、蔓荆子、防风、荆芥、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黄柏、桔梗、川芎、石膏、甘草。功效:清热通便,散风止痛。主治: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用法:口服,成人每次服6g,日服3次,小儿酌减。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孕妇忌服。2.清营凉血剂

6、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发斑、出血、昏狂、舌绛、脉数等。代表方如五福化毒丸:组成:水牛角、连翘、青黛、黄连、玄参等。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痈。主治:各种外邪内毒引起的口腔溃烂,牙龈肿痛,痄腮、颜面丹毒。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忌辛辣食物。新雪丸(颗粒、胶囊、片)等。3.清热解毒剂95适用于火热毒邪引起的各类病证。症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便秘溲赤或大热渴饮、谵语神昏、吐衄发斑、舌绛唇焦;或头面红肿焮痛、痈疡疔疮、舌苔黄燥及外科的热毒痈疡等。例如牛黄丸(胶囊)、双黄连合剂

7、(颗粒、胶囊、片)、银黄颗粒(片)、板蓝根颗粒、季德胜蛇药片、银翘解毒丸、、清热解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4.清脏腑热剂适用于火热邪毒惹起的脏腑火热证。心经热盛症见心烦、口舌生疮或者小便涩痛、舌红脉数;肝胆火旺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肺热症见咳嗽气喘、发烧、舌红苔黄、脉数;热蕴脾胃症见牙龈肿痛、溃烂、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湿热蕴结肠腑可见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弦数。例如牛黄清胃丸、龙胆泻肝丸、护肝片(颗粒、胶囊)、茵栀黄颗粒(口服液)、复方黄连素片、清火栀麦片

8、、三黄丸:组成;大黄、黄连、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热盛。湿毒蕴结。成人;口服每次6-9g每日3次。小儿酌减。5.清虚热剂适用于阴虚内热之证。症见夜热早凉、舌红少苔,或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之虚热证。例如知柏地黄丸、。6.气血两清剂适用于疫毒或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