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

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

ID:12843956

大小:11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_第1页
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_第2页
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_第3页
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_第4页
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  伸缩缝  第9.1.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表9.1.1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10070框架结构装配式7550现浇式55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40现浇式45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4030现浇式3020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

2、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第9.1.2条  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4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5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第9.1.3条  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

3、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2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第9.1.4条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7第7.3.1条  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当建筑体型比较复杂时,宜根据其平面形状和高度差异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当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可

4、将两者隔开一定距离,当拉开距离后的两单元必须连接时,应采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  第7.3.2条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缝宽可按表7.3.2选用。7.3.3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可按表7.3.3选用。房屋沉降缝的宽度表7.3.2房屋层数沉降缝宽度(mm)二~三四~

5、五五层以上50-8080-120不小于120  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m)表7.3.3被影响建筑的长高比2.0≤L/Hf<3.03.0≤L/Hf<5.0影响建筑的预估平均沉降量s(mm)70-150160-250260-400>4002-33-66-99-123-66-99-12≥12注:1.表中L为建筑物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m);Hf为自基础底面标高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2.当被影响建筑的长高比为1.5

6、:7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2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3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4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

7、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5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4.3.11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第4.3.10条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4.3.12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4.3.12的规定。4.3.13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每30~40m间距留出

8、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7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建筑抗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