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遗迹(电视稿)

探寻历史遗迹(电视稿)

ID:12860377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探寻历史遗迹(电视稿)_第1页
探寻历史遗迹(电视稿)_第2页
探寻历史遗迹(电视稿)_第3页
探寻历史遗迹(电视稿)_第4页
探寻历史遗迹(电视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寻历史遗迹(电视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寻历史遗迹魅力千阳第2期【主持人:壮丽秀美的千山山脉赋予千阳灿烂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奔腾不息的千河水为她注入了灵动而隽永的千古神韵。悠悠岁月,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历史遗迹值得我们去探寻。今天就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探寻我县的历史遗迹,体验历史文明。请看本期节目—《探寻历史遗迹》。】【正文】坐落在县城东北角的泰山庙始建于宋代,兴盛于明代,虽然略显残破,但斑驳的琉璃阴阳瓦和色彩依稀的兽脊能够显示出这座建筑的非同寻常。泰山庙保留有浓厚的宋代歇山九脊殿建筑风格,是宝鸡地区内保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现存一座正殿和两通碑刻。门楣上部题匾“东岳大帝”。殿内有现代泥塑和彩绘,色彩明亮、线条流畅,

2、技法娴熟。壁画在一笔一画的勾勒之间,展示着神道的森严和气势。【正文】关于泰山庙的来历,民间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同期声.村民:咱泰山庙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到东河沟里的鬼沟烟囱眼赌博,每次有个武将跟在他后面,等赌博散场后,赵匡赢就说:你又不参加赌博,你每次都跟我身后干什么呢?武将就跪下说:我是泰山神黄飞虎就该站在你身边给你护驾。等赵匡赢宋朝开国后,就降圣旨在千阳修了泰山庙,供奉黄将军。】【正文】该故事流传千载,史料无从考证。5在当地村民的记忆里,这里曾占地20余亩,有戏楼正对山门,庙宇布局精巧,香火繁盛。几经变迁,现存寺庙五分四厘,有少许游人参观。【同期

3、声.村民:这个石碑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刻的,记载庙内香火和产地等情况。这一个是道光19年重修魁星阁的记碑,碑首不存,记载重修魁星阁的有关事宜。】【同期声.村民:泰山庙是按风水山脊自然地形建的,正脊上是子牙堂,相传是姜子牙分完神后他没地住了,就住在房脊上。】【正文】或许,泰山庙在繁华和喧嚣的小城里已经被人们淡忘。但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它依然远远地规避着现代文明的喧嚣,在时光深处独守着宗教文化的那方净土。在我县像这样的古遗迹还有很多,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见证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南寨镇走马凌村祈子寺的古钟,作为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传递着厚重的历史。【正文】祈子寺始建于唐初。相传唐太宗李世民

4、率军西征,路过祈子寺,进庙祈子后生下皇子,为还愿重修祈子寺,远近闻名。大钟为明嘉靖二十二年铸造,是镇寺法器。【同期声.村民:这种作为镇寺法器,传说比较灵验,打白雨、冰雹,为一方农作物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据钟上的铭文记载,这个钟是在祈子寺铸造的,记载了当时铸造捐款情况。这个钟快500年了,钟几经转迁一直保护不好,钟楼已经破坏,临时钟楼已经坍塌。【正文】洪厚的钟声,是历史的见证,搏动着5农业文明的血脉。在历史长河里,它为现代人保存了一份传达中国人精神特质的信息,被当地人视为命根子。就在2010年11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这个文物不翼而飞,村民万般焦急。【同期声.村民:贼把钟盗

5、走后,怎么也找不到,听人说村里有底线,就报了案,后来岐山公安局破了案,钟一直被买到河南、北京,后来拉回到咱走马凌,几年了放村上也没修。这次下定决心把钟楼修好,要用混凝土加固,盖两层。我手里没一分钱,但放大胆把钟挂起来,是为了保护国家文物。】【正文】走马凌村正在筹建钟楼,村民热爱历史、保护文物的精神深深鼓舞着我们。同古钟一样,堡址在老一代千阳人的记忆里,依旧能够唤起悠悠岁月的特殊记忆。【正文】来到柿沟镇街道,隐约看见远处山巅有个圆形的山堡,雄踞在山脉的最高处,这便是位于柿沟村西南1500米处的柿沟堡址。【正文】堡子被郁郁葱葱的林木覆盖,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从堡门进入。走在

6、只有30厘米的城墙上,战战兢兢,那悬崖绝壁使人心惊胆战。站在城墙边上,放眼望去,群山蔓延、环境优美。【正文】堡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堡墙残高3米,墙基宽3.5米。北墙辟一门,宽2.5米,高约3.5米。堡内中心区域为一个大的平台,平台周围建有窑洞18孔,窑洞高2至2.5米,宽2.5至3米,均已坍塌。5这些残留的窑洞使人驻足沉思,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诠释着某个年代特有的风土人情。窑洞与堡墙之间有约20米的空地,为取土筑墙形成。堡子为地方武装防御工程,大都依山傍沟,地势险要。该城堡建于同治五年前后。这座城墙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印迹,更是打不垮、压不弯的民族脊梁和永不服输的信念。【正

7、文】灿烂的文化、厚重的历史,是否让你觉得这片土地更加神奇。近现代的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最能唤醒年长者对那个年代的特殊记忆。南寨粮仓就是现存完整的七八十年代文化的象征。【正文】在那个物资紧张的年代,粮站在许多人心中是令人羡慕的字眼。走进粮站,恍如走进那些已经过去的岁月,那些存在内心深处的记忆,那些留在父辈言语中的鲜活历史,一段一段从记忆中苏醒。在粮站门口,我们见到了一位村民,和他说起粮仓历史时,他激动地说:【同期声.村民:这个粮仓是78年建的,粮站建成后把南寨、沙家坳人都方便了。改革开放后大锅饭也解散了,个体户交粮呢!收粮时人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