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技术

危害因素辨识技术

ID:12910434

大小:2.07 MB

页数:161页

时间:2018-07-19

危害因素辨识技术_第1页
危害因素辨识技术_第2页
危害因素辨识技术_第3页
危害因素辨识技术_第4页
危害因素辨识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害因素辨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危害因素辨识技术王进军东方地球物理公司HSE部一、安全评价简介二、危害因素的分类与分析三、危害因素辨识技术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科学发展史上三件里程碑事件第一是“安全第一”的提出1906年US钢铁厂厂长。第二是“1:29:300”法则的提出1959年H●W●Heinrich《工业事故的预防》一书的出版第三是安全性评价技术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原本用于保险业的风险评价技术开始被用于以美国军事工业为代表的系统安全性研究,后扩展到核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系统安全大纲要点》、《商用核电站危险评价报告》等的发表和“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等的开发。血的教训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2、星发射成功。1962年,四次毁灭性的重大事故,美国空军第一次提出了《弹道火箭安全系统工程学》说明书。196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开发了安全评价技术。对化工工业过程和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1965年,西雅图会议,以波音公司为中心对航空工业开展了安全性、可靠性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原子能电站风险评价报告,《拉氏报告》。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性评价六阶段法”由于安全性评价在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减少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效益,使得许多国家或企业积极加以推行运用。另一方面,20世

3、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大量恶性事故及其带来的惨重损失也促使各国政府立法,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欧共体1982年《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一系列规定,对安全性评价提出要求,如《重大事故控制指南》(1988年);《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实用规程》(1990年);《工作中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实用规程》(1992年)。1979年,引进我国。1982年,我国首次组织了安全系统工程讨论会。1984年,劳动人事部开始研究,当年国家科委将这一学科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987年,原机械工业部颁布《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

4、标准》。1989年,颁发了《电子工厂安全性评价补充标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物探反承包过程中,我们开始接触和学习风险管理等管理方法。安全评价(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评价或风险评估——欧美安全评价——日本、中国是以保障安全为目的,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或工业生产中潜在危险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价,为制定基本防灾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并行不悖的两大流派美国空军倡导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创了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四类方法安全评价方法种类很多,大致可以概括为评分法、检查表法、概率法和综合法。安全评价主要特点:确立了系统安全的观点开发了事故预测技术对安

5、全作定量描述危险的识别、危险的定量、定量化的危险与基准值比较、提出控制危险的措施。安全性评价危险性确认危险度评价危险源辨识(观察)1、新危险源2、危险源变化危险性定量(确认)1、发生概率2、后果严重度危险源控制(确认)1、降低危险2、消除危险允许界限(设定)社会允许危险一、安全评价简介二、危害因素的分类与分析三、危害因素辨识技术事故隐患——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下相互作用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

6、因素。危害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拆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危险源广义的危险源:是指危险的根源,包括危险载体和事故隐患。狭义的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或(和)状态。GB/T28001-2001中的定义: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辩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能量、有害物质2、能量、有害物质失控1)设备故障(含缺陷)2)人员失误3)管理缺陷4)温度

7、、湿度、照明、通风、色彩等环境因素是发生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的间接原因。危险、有害因素从其表现形式上分,有固有危险、其他相关危险有害因素和储运行业危险有害因素等三大类。固有危险——物质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客观的要求)所衍生出来的危险。一般来自:使用、加工、生产出危险的物料;可能采用具有危险性的工艺过程;可能采用危险的装置、单元操作。因此,固有危险的辩识又可分为物质危险和生产过程危险两大类来进行。相关危险、有害因素储运过程危险、有害因素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