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同志个人事迹

赵龙同志个人事迹

ID:12935818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9

赵龙同志个人事迹_第1页
赵龙同志个人事迹_第2页
赵龙同志个人事迹_第3页
赵龙同志个人事迹_第4页
赵龙同志个人事迹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龙同志个人事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赵龙同志个人事迹赵龙,男,1966年5月7日出生,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东升乡东升村人。现任东升乡东升村党总支部书记。自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赵龙就狠下了决心,必须要俯下身子把工作做实、做细。几年下来,成果就真真切切展现在了东升村百姓的面前。一、抓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创良好条件。东升村是东升乡政府的所在地,区域面积有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0亩,580户,人口2170人,辖东升、北大泉眼、王家窝堡3个自然屯,6个居民组,正好分散在乡政府的一南一北。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再朴实不过的一句话,成了赵龙最

2、初的工作打算。在了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发现,虽然东升村的主干路交通状况良好,但屯子内还有一部分土路没有完善,百姓出行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直接影响出行。既然想了就得实施,通过努力,赵龙梳理出了水泥路的公里数,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以项目的形式将屯子内的大部分土路修建成了水泥路,解决了屯子内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路的问题解决了,环境治理也不容忽视,就像自家过日子一样,最起码要整洁明亮,干净卫生。说干就干,先从垃圾治理开始,村里投放了多个垃圾清理点,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定点进行垃圾清扫。农村柴火堆占道现象比

3、较普遍,一直以来百姓形成的习惯也难以改变,那就得让村干部先带头清理自家柴火堆,哪家有难度,哪家再单独去做工作,这样,在村组干部的带头下,百姓的认可下,东升村的柴火堆问题得到了解决,整个村内的柴火堆放置的井然有序。因为东升村是乡政府的所在地,所以集市也就在东升村形成,长时间的占道经营成了常态。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治理,彻底的解决集市占道经营的问题,赵龙带领村组干部亲自做工作,凡是涉及经营的业主都要当面交谈,签写进入市场院里经营的协议,保证规范经营,而且派专人定期检查。这样一来,无论是流动商户还是沿街商户,该进市场

4、的进市场,该进店的进店,都能有序经营。环境整洁了,如何让它靓起来,赵龙也费了一番心思。按照乡里的整体规划,结合东升村实际,村两委班子决定在东升村建设绿色村庄,同时,在百姓的房前屋后栽植寒富苹果,发展庭院经济。先是整理地块,对村屯内主要道路两侧和闲置空地进行清理,然后全部栽植绿化树种,形成了村中有林、林中有村的美好景色。经过粗略估计,东升村的绿色村庄建设中,造林150亩,栽植各类树种52000余株。环境改善了,百姓也高兴了。茶余饭后,大家沿着干净宽敞的道路行走,脸上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幸福感。一、抓经济建设,寻找致

5、富门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东升村原有的农业生产比较单一,种植业以玉米为主,全部是靠天吃饭,遇到自然灾害天气,根本没有抵御能力。在这一方面,赵龙和他的两委班子成员苦思冥想,单一的改变种植业结构收效甚微,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找到一条整村推进的好办法、好点子,能让百姓一起感受到增收的喜悦。2015年,在和村组干部细致研究后,大家一致同意,走农村合作社运营的模式,让百姓参与到合作社运营中来,利益共享最大化、风险共担最小化,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合作社联合种植,保证产生效益超过自家生产效益

6、。在对全村百姓入户摸底后,赵龙和村组干部们到铁岭县和昌图县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成立了龙旭种植专业合作联社,与百姓签订了入社合同。合同约定,合作社不以盈利为目的,每年每家每亩地保底900斤粮食,年底除去公共积累以外的部分全部返还给农户,保证农户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让合作社发展顺利进行,赵龙决定,先期对3个组3050亩的土地进行流转,然后再稳步进行整村推进,完成剩余的土地流转工作。经过努力,3个组的219户已经入社,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5.6%。2016年,合作社统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1300亩谷子、500亩花生

7、、150亩地瓜、1100斤玉米。春季统一耕种,购买种植和化肥,秋季统一收割,这样既能节省了成本,又形成了统一的规模。截止到2016年底,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加35万元,入社百姓每亩分红800元。百姓的工资性收入24万元,较没入社的农户,每亩多增收500元,收入较高,百姓得到了实惠。2017年,合作社又流转了两个居民组120户的2150亩土地,总流转面积达到了5200亩。种植谷子2500亩、黄豆1500亩,吉塔辣椒300亩、陆地蔬菜900亩,计划2018年将全村剩余三个居民组土地全部流转。三、抓民生工作,合力脱贫

8、攻坚近几年,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东升村的集体经济在逐渐好转,农民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制约和自身发展能力的不足,东升村仍存在一部分贫困人口。2016年,东升村共有贫困人口51户、149人,村里为他们建档立卡。这些贫困人口中,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和因学。在县交通局驻村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东升村一是经常与贫困户沟通联系,通过技术指导、产业大户带动、开展文体活动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