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木质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ID:12940761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木质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_第1页
木质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_第2页
木质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_第3页
木质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_第4页
木质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质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今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看世界上人类的建造活动,有两种材料被越来越受到重视,那就是土和木。其基本的意义正是在于生态性,和具体来说的与自然界之间的可再生性。一,中华文明中的木构建筑十分有意义的是,人们发现当今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作为生态材料的土与木,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自然材料。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土和木是共同的最大量使用的建材。1,木构建筑是中国建构文化的主体正如梁思成先生曾经说道:“从中国传统沿用的‘土木之功’这一词句作为一切建造工程的概括名称可以看出,土与木是中国建筑自古以来采用的主要材料。”1作为这两种建材为基础而发展的建构文化----“土建构”和“木建构”,

2、所对应的中国人居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穴居”与“巢居”。关于这一点,中国的古代文献有清楚的描述:“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营巢。”2这段话表明,土建构与木建构所适应中国的季节性。另一描述是:“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3这又说明,土建构与木建构所适应中国的不同地域性。综合起来看,土建构文化应该较适应寒冷而干燥的北方地域,而木建构文化则应该更适应温暖而潮湿的南方地域。中国的考古学资料中,古代人类生存遗址如西安的半坡和余姚的河姆渡都能向我们证明这一点。从作为“穴居”的现存代表性实例----窑洞,和“巢居”的现存代表性实例----干阑来看,与古代文献的叙述也是

3、基本一致的。然而,从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体系的建筑文化成就来看,木建构则是真正的主体。几十年来,关于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木构建筑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广泛运用和高水平的技术成就。事实上,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交流成果,以中国的古代木构为主体的建构文化成为了东亚建筑历史文化的主要成就和在国际建筑文明体系中的特色。这首先应该基本包括有朝鲜、日本等国家。2,现存的对中国木构建筑的风格化诠释自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木构建筑一直被西方和中国的建筑理论与历史学家们诠释着。但是,基本上都是以古典主义的建筑观念和框架,以今天较为全面的建筑观念来看,这些

4、诠释是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的。这类诠释中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学者是,弗格生(JamesFergusson,1808-1886)和弗莱切尔(Sir.BanisterFletcher,1866-1953)这两位著名的英国建筑史学家,他们的理论对英语世界的建筑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亚洲地区也因为殖民主义的作用而影响深远。弗格生以他古典主义的建筑理念,表达了他对中国的木构建筑的不理解,尤其是与在他认为历史悠久程度接近的埃及相比而得出的这种不解4。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建筑为什么用木构?”这个神奇问题的由来,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西方学者对西方以外的历史与知识的无知,观念之狭窄。而弗莱

5、切尔则在继承弗格生的理论架构的基础之上,更是强化了“欧洲中心论”的观念5。于是,中国和日本的木构建筑传统都作为了“非历史性的”建筑而被归纳,这实际上是在无知的基础之上又加上了偏见。自20世纪30年代,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历史学家,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开始了对中国木构传统的诠释。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引导之下,这种诠释带有十分明确的政治目的。然而,这一代建筑历史学家都受到了相当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艺术理论的影响,因而他们的诠释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学术体系的特征。这种具有一定矛盾性的诠释,在出发点上是试图将中国的原生性木建构体系诠释成能与西方古典

6、建筑平起平坐的“中国古典主义”;在研究方法上也是完全套用了西方古典主义的方法,梁思成先生及其同仁们的早期研究是这种诠释的代表。在这种诠释中,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和陵墓以及宗教的庙宇等尊贵建筑被特别关注了;这些木构尊贵建筑以立面的造型为主要的风格特征,而各个朝代的风格变化基本形成了这种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历史演变规律;关于木构的营造技术和设计,也主要停留在这些有限的尊贵建筑之内6。在笔者看来,这些诠释都没有合理地抓住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真正实质,再一定程度上都造成了相当的误解。尽管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历史学家之诠释在学术目的上与西方学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在学术方法上却是基

7、本相同的,因而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困惑。这种理论上的困惑至今依然深重地影响着我们的建筑师和学子们,这对中国当今大规模参与国际化前提之下的经济、文化大发展之形势,是十分不利。对中国的木构建筑体系提出进行重新诠释的要求,并不是出于任何纯理论上的“好事“之由,而是出于基本的中国建筑文化发展之需要。二,建构的导向:对中国木构建筑传统的重新诠释中国的木构建筑是一种原生态(Indigenous)的建筑体系,原本与西方的古典建筑体系没有任何历境(Context)方面的关系,以西方古典主义的理论框架来诠释中国木构必然是行不通的。或者说,西方的古典主义建筑是在欧洲的原生态建筑体

8、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