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框架)

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框架)

ID:12969374

大小:4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框架)_第1页
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框架)_第2页
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框架)_第3页
资源描述:

《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框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一、弗洛姆的简介(一)弗洛姆的家庭(二)弗洛姆的3个重要经历1、跟着学者旧约全书:2、女邻居的自杀事件:3、一战的爆发:(三)弗洛姆的职业生涯及其生命中重要的几个人1、弗洛姆的职业生涯:2、弗洛姆生命中的重要人物:(1)弗里达.里斯曼:弗洛姆的第一个妻子(2)卡伦.霍妮:(3)亨妮.格兰德:弗洛姆的第二个妻子(4)安尼斯.弗里曼:弗洛姆的第三个妻子(四)弗洛姆的主要著作《逃避自由》(1941)、《为自己的人》(1947)、《精神分析与宗教》(1950)、《健全的社会》(1955年)、《爱的艺术》(1956)、《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概

2、念》(1961)、《人心》(1964)、《人的破坏性剖析》(1973)、《为了一生的爱》(1986)二、社会精神分析理论(一)理论的基本假设1、人类两难的境地:推理能力使人类进入了两难境地。弗洛姆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被迫脱离了史前与自然的统一。人类没有强有力的本能去适应变动的世界,但获得了推理能力。这种推理能力使他们与自然分离,但却能够知道自己是一个孤立的存在。2、人类的“存在二分法”:(1)生与死之间的二分法;(2)人们能够将全部自我实现的目标概念化,但是人们意识到生命太短暂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3)人最终是孤独的,但是他们不能忍受孤独。(二

3、)人的需要1、亲和需要:与一个活几个人联合的驱力。弗洛姆认为,人与世界的联系可能有3种:顺从、强权和爱。2、超越需要:3、觅根:(1)觅根是确立根基的需要,或需要在这个世界上再次有家的感觉。(2)建设性策略的觅根:积极地、创造性地与世界建立联系并成为一个完整的或整合的人。(3)非建设性策略的觅根—固着:一种执拗地不愿意离开母亲所提供的保护自己的安全领地的方法。4、同一性感觉(形成关于自我的概念):人有能力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实体。5、定位框架:人需要确定一个为之献身的目标生命才有意义。有人的目标是符合实际的、有意义的、理性的;而有人确立的目标则是神

4、的启示,自己种族的优越性,是非里性的。3需要小结:表7.1弗洛姆的人类需要一览表消极成分积极成分亲和顺从或支配爱超越毁灭创造觅根固着完整同一性感觉顺应群体个性定位框架非理性目标理性目标(三)自由的重负(孤独感、逃避自由和积极自由)1、孤独感:(1)定义:人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即霍妮所说的基本焦虑。(2)孤独感的由来:2、逃避自由:3种逃避自由的机制:(1)独裁机制:为了获得个体所缺乏的力量而放弃自己独特的自我独立性,并将自我与自我以外的人或物混同在一起的趋势。①受虐狂②虐待狂:(2)破坏机制:根植于孤独、疏离和无能感之中。个体和

5、国家都有可能采用这个逃避机制,通过消灭别人或他国,以获得一种变态的隔离。(3)服从机制:具有服从倾向的人通过放弃自己的个性,成为别人所希望的人来逃避孤独和疏离感。3、积极自由(实际自由):获得实际自由的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喜欢自己,并按照自己的真实本性来行事。实际自由可以解决人类两难的境地。人们通过主动的爱和积极的工作,可以保持个体的完整又可以将个体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四)性格倾向非建设性倾向:“非建设性”是指该策略不能促使人们获得实际自由和自我实现。1.接受倾向:积极品质:忠诚、容忍和信任。消

6、极品质:被动、顺从和缺乏自信。2.剥削倾向:积极品质:有冲劲、自尊、有魅力和自信。消极品质:自我中心、欺骗、骄傲、傲慢和引诱别人。3.贮藏倾向:积极品质:守纪律、整洁和守时。消极品质:僵化、思想贫乏、固执、强迫性和缺乏创造力。4.交易倾向:积极品质:随机应变、思想开放、不教条、能适应和慷概大方。消极品质:毫无目的、机会主义者、行为不一致、挥霍无度。建设性倾向:单一的建设性倾向包括3个维度:工作、爱和理性。31.工作:他们把工作看做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途径。2.爱:建设性的爱包括4种品质—关心、责任、尊重和熟悉。3.理性:建设性思维与建设性工作和爱是密不

7、可分的。它被关注的一个人或物体的兴趣所激发。健康的人接受别人本来的样子,不会只接受自己所希望别人的样子。总结:弗洛姆认为,健康的人依赖这5种倾向的结合。一个健康的人拥有从别人那里接受物品的能力,适当时候获取东西的能力,保存东西、交换东西以及建设性的工作、爱和思维的能力。(五)社会性格1.个体性格: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心理差异。2.社会性格:(1)定义: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2)基本特征:①是群体心理:在不同场合指不同群体(纳粹德国),有时指一定的民族或阶级的心理;②是一个群体在共同的处境下,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实践活动的基

8、础上形成的;③是激发一个群体的行为的共同内驱力。社会性格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而经济因素在这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