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ID:12987233

大小:14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0

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_第1页
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_第2页
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_第3页
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_第4页
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放射性核素在血液系统的应用1.概述放射性核素在血液系统的应用,又名“核血液学”(NuclearHematology),包括血液系统的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血液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自从1936年人工生产的放射性核素问世后,即于1940年JohnLawrence首先用32P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此后32P又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32P标记红细胞测定血容量。从此,核血液学开展与时俱进,成为血液学中许多领域的研究上有用的工具。现今,放射性核素已广泛用于血液成分的标记,示踪其在活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功能及生存期;还可研究骨髓内血液先

2、质细胞的增生和区分。核血液学其他主要应用还包括测量脾脏大小及血液细胞在脾内的截留,研究血液生化营养物吸收、代谢和利用,如铁、VitB12和叶酸。同时,许多显像技术已用于骨髓和其他器官内造血组织的分布和探测,诊断各种血液系统的疾病。血液和淋巴系统显像包括骨髓显像、脾显像和淋巴显像。亲肿瘤显像在淋巴瘤诊断方面也得以应用。1969年起67Ga显像用于淋巴瘤诊断,作为全身显像和功能性显像的特点,曾得到青睐。但随着现代正电子断层显像(PET)出现,尤其是PET显像在肿瘤的广泛应用,以其代谢显像和分子显像的特色在淋巴瘤应用中颇具优势。上

3、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1990-1991年),随着PET从学院性研究步入临床研究阶段并进行了第一例肿瘤全身显像;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FDG)的临床应用;1999年美国健康卫生财政管理局(Healthcarefinancingadministration,HCFA)将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的诊断、分期及再分期的18F-FDGPET检

4、查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2000年3月FDA批准了FDGPET运用于肿瘤及怀疑肿瘤的病人,揭开了FDGPET在肿瘤学以及血液病肿瘤的临床应用。2001年PET/CT的临床应用,加速了PET肿瘤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程。葡萄糖代谢率的增加是恶性肿瘤细胞最显著的生化改变特征之一。FDGPET利用FDG作为示踪剂鉴别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一种非创伤性全身代谢性显像技术;CT是解剖显像技术,与既往采用棒源衰减校正的PET比较,PET/CT中的CT扫描为PET图像重建提供了一种衰减校正的方法,使透射扫描时间大为缩短,有助于病变的

5、准确定位,生理性摄取(如棕色脂肪的摄取)与肿瘤性摄取的鉴别,并有助于发现一些低代谢及无代谢病变的鉴别等价值。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目前大多PET的研究和文献主要为淋巴瘤方面(包括HL、NHL,骨髓瘤相对较少),其他方面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骨髓增生的研究文献比较有限。对于淋巴瘤的PET/CT价值主要还是为PET的价值,CT可为PET提供病变的定位、生理性摄取的鉴别,并可行增强CT扫描,可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淋巴瘤的分期及再分期、淋巴瘤的疗效评价及监测(包括化疗、放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如美罗华)、预后评价等。本文除简要介绍骨

6、髓显像、脾显像、淋巴显像和67Ga淋巴瘤显像外,重点介绍PE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2.骨髓显像、脾显像、淋巴显像和67Ga淋巴瘤显像2.1骨髓显像2.1.1显像剂(1).放射性胶体:系利用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胶体颗粒的特性,故放射性胶体静脉注射后被肝、脾和骨髓摄取,其中骨髓摄取约占8%,因此亦可用于骨髓显像。显像剂有99Tcm-硫胶体,亦可用99Tcm-植酸钠(其静脉注射后即与血中ca++离子螯合成胶体,再被网状内皮细胞所摄取)。(2).111InCl:能与血清输铁蛋白结合,虽不参与血红蛋白合成,但可用于骨髓显像。(3).放射性铁

7、(52Fe、59Fe):可反映红细胞生成的分布。由于111In和52Fe均系加速器生产,且52Fe系正电子发射,应用上受到限制;而59Fe发射的γ光子的能量偏高,不适宜γ照相机显像,因此目前常用的骨髓显像剂是放射性胶体。2.1.2正常图形:放射性胶体在有活性的红骨髓区可一定量的积聚,脊柱椎体、胸骨、肋骨、颅骨、骨盆、肱骨与股骨的近端1/3可较清晰显影。由于胶体主要聚集在肝脾,使之部分肋骨和下胸推影像与其相叠而难以区分。2.1.3临床应用:(1).骨髓穿剌或活检部位的选择。(2).骨髓栓塞的诊断:病变处呈局灶状放射性缺损。(3

8、).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放射性缺损区。(4).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股骨头血供障碍时最早受损的是骨髓细胞,表现为放射性明显低于健侧。(5).其他:髓外造血及造血骨髓扩张等诊断。2.1.4相关的进展:由于上述骨髓显像剂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寻找和研究新的显像剂。已有报道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