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线” 以实验探究为“珠”的电解池教学探究

以史为“线” 以实验探究为“珠”的电解池教学探究

ID:13006215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以史为“线” 以实验探究为“珠”的电解池教学探究_第1页
以史为“线” 以实验探究为“珠”的电解池教学探究_第2页
以史为“线” 以实验探究为“珠”的电解池教学探究_第3页
以史为“线” 以实验探究为“珠”的电解池教学探究_第4页
以史为“线” 以实验探究为“珠”的电解池教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史为“线” 以实验探究为“珠”的电解池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史为“线”以实验探究为“珠”的电解池教学探究  摘要:化学史中一些重要理论的建立、重要观念的转变,化学家们的探索和努力可以带给学生许多启迪。我国著名化学家付鹰教授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电解池这节课,以化学史为载体,沿着戴维发现金属元素的探索思路与电解的发展历程从电解水到电解水溶液再到电解熔融物,和学生一同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化学史;实验探究;实验改进;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70-0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充分

2、发挥了实验探究的功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能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中体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3个学生分组实验:首先是电解氯化铜溶液,探索电解原理;然后是电解碳酸钾溶液,对比电解氯化铜溶液引起认知冲突,初步了解放电顺序;最后先预测电解NaCl溶液的产物,再进行实验验证,使所学知识得到迁移运用。  一、实验微型化?减量化?方便化的改进  鉴于本节课要完成3个分组实验,而教材实验装置如图1虽然简单、便于观察,但是作为学生分组实验,药品用量多,

3、污染大,还需要一些配套装置,不方便更换电解质溶液,耗时会比较长,为此根据微型化、减量化的原则,我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如图2:2节干电池作电源;用学生涂卡用的铅笔芯作石墨电极,并事先用透明胶布将两根铅笔芯及导线的铁夹固定好以防止电极接触产生短路;把U形管换作点滴板,这样每一次实验所取溶液不到一滴管,而且可以做多组实验,只需换一个凹槽放溶液即可。改进后还有以下好处:(1)这样的微型装置节约了药品,减少了污染,几秒钟就能出现明显现象,比如图3是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图片,有利于学生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上。(2)电解碳酸钾溶液时如

4、图4,很容易观察到一极气泡多一极气泡少。(3)该微型装置可以初步检验电解产物,如图5:电解氯化钠溶液时,两极是都有气泡的,我们可以把淀粉碘化钾试纸平铺在电极上面观察哪一极首先变蓝,可以判断氯气的产生,检验产物氢氧化钠时若是电解前滴酚酞还可以观察到阴极首先变红。所以改进后的装置不仅具有与教材装置相同的功能,而且保证了三个探究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以化学史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的物质观中不管是中国的“阴阳五行说”还是西方的“四元素说”,都认为水是一种不能够被分解的元素.这是因为水很稳定,随后我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水为什

5、么难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呢?二是如何实现水的分解?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水难以分解是因为该过程需要吸收很高的能量,而电解法可以提供能量,有助于学生能量观的建构。然后介绍:在化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实现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在1800年伏打发明电池后,自此“水是一种元素”的传统认识彻底被打破,电解法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一场认识上的革命,当时英国化学家戴维敏感的意识到它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大胆尝试用电解的方法去分解一些当时人们认为不能够被分解的物质,结果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发现了6种新的金属元素。开头的设计,向学生展示了电解

6、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产生后给化学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三、那戴维到底是如何发现的新金属呢?沿着戴维的探索思路,开展下面的探究活动  1.戴维最初想法是水通电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那物质的水溶液通电又会怎样呢?由此引入对电解氯化铜溶液的探究。通过实验学生发现一极析出红色物质,一极有刺激性气体生成,据此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然后我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铜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的,那氯化铜分解则是能量升高的,从而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归纳出电解池的定义,进一步建构学生的能量观。并根据刚才的实验总结电

7、解池的构成条件。为了突破电解原理这一重难点我制作了动画。电子从电源的负极出发流入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移向阴极,氯离子移向阳极,铜离子得到电子析出铜,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电子流回电源的正极。进一步理解闭合回路的形成,强调阴离子的移动方向与外电路中电子的移动方向一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与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一致。通过观看动画从微观角度体会电解池工作的原理。为了深化学生对阴极和阳极的认识,我请学生们自己归纳阴极和阳极的区别,从装置的角度,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叫做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叫做阴极;从变化的角度,得电子、发生还原反

8、应的是阴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阳极。在学生对于电解装置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请同学们尝试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归纳电解池的定义。这一环节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从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电解原理的理性认识。  2.在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我以戴维进行的具体探索为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