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

ID:13032543

大小: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0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_第1页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_第2页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_第3页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_第4页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    汗出是人体内常见的生理、病理现象。祖国医学对汗的研究源远流长,积累了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和现代西医学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并做进一步的探讨。祖国医学有关汗的记载始见于汉代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古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指出,足阳明脉,其病“热汗出”;足厥阴脉“阳病北(背)如流汤,死”。《阳明脉死候》说:“汗出如丝,传而不流,则血先死”。《五十二病方》应用汗法治疗“伤痉”、“血睢”等疾病。帛书记述了病汗、绝汗和汗法等内容,开创了祖国医学研究汗的先河。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计162篇,其中涉及汗的竟达60余篇,原则性地讨论了汗

2、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奠定了祖国医学研究汗的理论基础。后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首创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以汗法治疗外感热病初期阶段,提出了发汗的具体运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并对过汗、误汗所产生的变证、危证的救治有着深入的研究,隐寓了汗证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发展了《黄帝内经》,祖国医学对汗的认识于是大彰。其后,如朱肱、成无己、陈言、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吴有性、叶天士、吴鞠通、唐容川等辈,对此多所发挥,各有贡献,使祖国医学对汗的认识渐趋完善。   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祖国医学是通过对人体功能的研究来认识汗的。汗是

3、人体生命活动的产物,同时它又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相应的影响。进一步开展对汗的研究,对于临床上提高中医诊断水平,对于中医汗法的广泛应用,对于汗证的治疗,都具有现实意义。最近,钱学森同志提出了“人体科学”这一新的学科。“它是研究人体的功能,如何保护人体的功能,并进一步发展人体潜在的功能,发挥人的潜力”的科学。祖国医学对汗的研究,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人体的功能,如何保护人体的功能,并进一步发挥人体的功能的研究,是现代人体科学研究的好材料。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于汗的研究,必将有助于祖国医学的现代化。本文试从中医角度探讨汗的生成和作用,汗出异常的原因与危害,及其临床意义。

4、 一、汗的生成和作用   我们不能把汗看做人体内排出的废物。它是人体五液之一,属于清液,并非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糟粕物质。一般而言,人体内的津液出于腠理,就叫做汗。《素问·评热病论》说:“汗者精气也”。汗是体内精气,由于人体自稳调节功能活动的需要,或因疾病的原因被迫而出。汗在质为阴精,来源于饮食水谷。饮食从口进入胃中,经过胃腐熟,脾消磨,由小肠泌别清浊,把水谷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水谷精微由脾吸收,转输于人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营养物质。如其精专者,输送到肺,在心的作用下变化为红色,注入脉中成为血;其精轻者,流于皮肤、分肉、筋骨关节之间为津液;其浓厚者,营养脏腑,下藏于肾

5、而为精。津液通过孙络渗入脉中,即变赤为血;经脉中运行的血渗出脉外,即是津液。津液之浓厚者,内渗于骨孔,补益脑髓,化而为精。精、血、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又与血密切相关,所以说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正如《血证论》所说:“汗者阳分之水,血者阴分之液,阴与阳原无间隔,血与水本不相离。”汗虽以阴液为质,但必须经过阳气蒸化才能出于腠理,犹如自然界的雨,本于阴而出于阳。在地之水,由于阳气的蒸腾而化气上升于天,聚而为云,然后下降成雨。人体内的津液随阳气而布于体表,又通过阳气的蒸化作用才能出于腠理而成为汗。《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

6、谓之汗”,此虽是指的汗脉,实寓汗出之理。汗虽一物,而系阴阳两个方面。在人体五脏中,汗为心所主,又与其他四脏有密切的关系。如肺气宣通,人体的卫气才能敷布,津液随卫气而至体表。卫气护卫体表,司开合。腠理开,玄府通,汗液外泄;腠理闭,玄府不通,则汗不能出。肺主气属卫,卫气调节汗液,故汗与肺脏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津液生化之源,脾土健运,则汗液有源。肝主藏血,肝血充足,肝气条达,汗液才能外出。肾为水脏,统主五液,肾精充足,则水有下源,汗液乃充。   由于汗出涉及到阴阳两个方面,故正常汗出具有调节阴阳,使之恢复平衡的重要作用。例如天气炎热,外热助长了体内的阳气;或穿衣过多过厚,,阳

7、气不能泄越;或活动过多,运动量过大,阳气因烦劳而弛张亢盛;或过进辛辣温热性食物等原因,人体内的阳气皆相应地偏盛。阳气偏盛则腠理开泄,玄府通畅而汗出,过盛的阳气随汗而泄越于外,人体因而恢复了阴阳平衡。这样虽然也损失了一部分津液,但津液可以很快通过饮食水谷而得到补充。反之,天冷衣薄,则腠理闭塞,汗液不出。汗出调节了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并维护了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人体由阴阳失调状态恢复到阴阳和调时往往要出一点汗。《灵枢·邪客篇》中以半夏汤治疗阴阳不和的目不瞑,“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方中用药仅半夏、秫米、千里流水三味,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