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_学位论文.doc

地热资源_学位论文.doc

ID:13035144

大小:1.89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20

地热资源_学位论文.doc_第1页
地热资源_学位论文.doc_第2页
地热资源_学位论文.doc_第3页
地热资源_学位论文.doc_第4页
地热资源_学位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热资源_学位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1序言地热资源,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是一种清洁能源。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源具备数量巨大、可再生和不污染环境三大要素和清洁、环保、就地取用等优势。地热资源潜力巨大,但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就目前我国地热能的发展现状来说,开采利用技术已基本成熟,与国外先进技术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重要的是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的产业政策来规范和扶持地热资源的发展。这影响了一些投资者和开发者的信心,同时导致一些企业盲目开采地热资源,影响地热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

2、而适合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集中于喜马拉雅地热带,因而目前地热利用主要以城市供暖、工农业用热、洗浴疗养、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直接利用方式为主,地热发电项目则较少。目前,温泉洗浴和旅游观光是我国地热利用最普遍的两种形式,其中供暖占18%,洗浴健身占65.2%。温泉洗浴、旅游观光的市场可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环保且投资费用少。但专家认为,地热直接利用可获取多重利好,但地热的最大优势在于发电。地热发电开工率稳定,在同样的资金投入条件下,地热能发电量是太阳能的13倍。进一步说,在西藏等高温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地热发电站,是环保且迅速改善民生的捷径。从长远看,地热资源利用应朝梯级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梯级

3、化利用是用90摄氏度以上中高温地热资源发电,然后将余温70摄氏度的地热水经换热后用于供暖,再将50-60摄氏度的地热水用于地辐射用户供暖,最后将30摄氏度的尾水回灌入地下,做到“取热不取水”,绿色循环利用。这成为国内地热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值得大举投入和关注的项目。业内专家指出:地热资源潜力巨大,但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就目前我国地热能的发展现状来说,开采利用技术已基本成熟,与国外先进技术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重要的是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的产业政策来规范和扶持地热资源的发展。国家急需从总体上对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查,从而制定统一的规划,各地区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

4、和扶持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地热能的科学有效利用。科技部已经开展了全国范围地热能利用技术及应用情况的调研工作,编制完成了《中国地热能利用技术及应用》宣传手册。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地源热泵产业空间巨大,目前销售额已超过80亿元,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寻找和评价地下淡水资源的方法很多,有地质、物探、钻探、遥感和化探方法等。依据实践的效果判断,最有效的主要方法组合是地质、物探过程。地球物理勘查中电法、地震、重力、磁法、放射性和地温法等六大类物探方法都可以用于寻找地下水和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其中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是各类视电阻率方法。我国水文物探20世纪50~60年代起步,70~80年代

5、是发展时期,90年代逐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950年,顾功叙先生主持采用直流视电阻率方法在北京石景山地区找水,是我国物探找水的开端。直流视电阻率方法,特别是直流视电阻率测深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始终是我国物探找水的主导方ALL法。20世纪70第22页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年代,水电部和地质部合作,曾在华北和西北广大平原、盆地开展直流视电阻率法找水工作。这期间在物探推断结果和地质成果的基础上,共打水井200万眼。其中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北京、天津五省(区)二市共计打井100万眼,抽水总量相当于黄河年径流总量。打井高潮期间,上述五省(区)二市共计出动近1000

6、个电法台班,电法找水为我国北方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除此以外,到目前为止,以直流视电阻率方法为主的物探方法,已经在全国各地61个城市和工矿企业大、中型地下水源地的发现和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外,寻找地下水也常采用电法。最成功的例子是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采用航空电磁法找到规模很大的古河道型淡水储层。除了视电阻率方法外,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还开发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探找水方法,其中,以激发极化法和核物探方法(α卡法等)效果最佳,应用比较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批物探找水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主要有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该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EH—4电磁成像系统)、核磁共振法、瞬变

7、电磁测深法、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法等。目前,在国内地下水勘查中,广泛认同两种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一种是构造裂隙水—地球物理模型,在这种模型下主要寻找基岩中的断层、破碎带和基岩裂隙以及岩溶、溶洞地下水;另外一种是孔隙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在这种模型下,主要寻找的含水层是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中的细砂、中砂及粗砂、砂砾石层;白垩系、侏罗系地层中的砂岩。后者是我们在研究区的主要对象。本文在充分搜集地质、水文地质和钻探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