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ID:13057781

大小:411.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7-20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_第1页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_第2页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_第3页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_第4页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RiskAssessmentonProjects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IVHJ×××××—2003IVHJ×××××—2003目录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4.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4.2评价工作等级4.3评价工作程序4.4评价的基本内容4.5评价范围5风险识别5.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5.2风险识别内容6源项分析6.1分析内容6.2分析方法6.3

2、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7后果计算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8风险计算和评价8.1风险值8.2风险评价原则8.3风险计算8.4风险评价9风险管理IVHJ×××××—20039.1风险防范措施9.2应急预案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B(资料性附录)IVHJ×××××—2003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

3、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IVHJ×××××—200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

4、容、程序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5、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HJ/T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3HJ×××××—2003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GBZ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508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

6、度分级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即: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3.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

7、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3.3最大可信事故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3.4重大事故指导致有毒有害物泄漏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5危险物质33HJ×××××—2003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使其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3.6功能单元至少应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

8、小于500m的几个(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