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ID:13091206

大小:162.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_第1页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_第2页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_第3页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_第4页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一、注射给药(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口服不吸收、在胃肠道降解、首过效应大、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常以注射给药,急救用药或不能吞咽的患者也往往采用注射给药。注射途径有静脉、肌内、皮下、鞘内与关节腔内注射等。注射途径不同,允许药物的分散状态及吸收的快慢不同。除关节腔内注射及局部麻醉药外,注射给药一般产生全身作用。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为100%。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药物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由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肌内注射可以是溶液剂、混悬剂或乳剂,所用溶剂有水、复合溶剂或油等,容量一般为2〜5ml。长效注

2、射剂常是油溶液或混悬剂,注射后在局部形成储库,缓慢释放药物达到长效目的。药物皮下注射的吸收较肌内注射慢,因皮下组织血管较少及血流速度比肌肉组织慢。一些需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采用皮下注射,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植人剂常植入皮下。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真皮中,此部位血管稀且小,吸收差,只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注射量在0.2ml以内。动脉内注射将药物或诊断药直接输入靶组织或器官。如抗肿瘤药经动脉作区域性滴注,用于肿瘤治疗,可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二)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注射部位的生理因素、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组成等。血管外注射时,注射

3、部位的血流状态影响药物的吸收快慢,血流丰富部位药物吸收快。三角肌、大腿外侧、臀部的血流量依次减小,吸收速度也依次减慢。肌内或皮下注射后,注射部位的按摩与热敷亦能促进药物的吸收。运动使肌肉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药物吸收加快。药物的理化性质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子量很大的药物难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细孔,只能以淋巴系统为主要吸收途径。淋巴液的流速亦会影响水溶性大分子药物或油溶媒注射液的吸收。混悬型注射液中药物的溶解度可能是药物吸收的限速因素,非水溶剂注射液的溶剂被吸收或遇水性组织液析出沉淀时,药物的溶解度亦可能是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体液中含有

4、蛋白质等大分子,它们可能与药物产生结合。当药物与蛋白质产生吸附或结合作用后,扩散通过生物膜的游离药物浓度降低。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可能是可逆的平衡过程,当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物的解离速率小于药物扩散通过生物膜的速率时,蛋白结合能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各种注射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按以下次序排列:水溶液>水混悬液>池溶液>0/W型乳剂>^/0型乳剂>油混悬液。油为溶剂的注射剂注射后,溶剂与组织液不相溶,在注射部位形成储库。药物的溶解度与脂水分配系数影响药物从油相向水性组织液的分配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混悬型注射剂中药物的结晶状态与粒径大小等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快慢,

5、助悬剂增加黏度,延缓药物的吸收。二、吸入给药吸入给药能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剂型有吸入气雾剂、供雾化用的液体制剂和吸入粉雾剂等。呼吸道的结构复杂,药物到达作用或吸收部位的影响因素较多。(一)呼吸器官的结构与生理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囊组成。从气管至肺泡,气道逐级分支,气道的直径和长度变小,但气道的数量却呈几何倍数的增加,使肺部血管与空气交换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正常人的肺部大约有几亿个肺泡,肺部总表面积约为100m2。肺泡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厚度仅0.1〜0.5Him,细胞间隙存在致

6、密的毛细血管。肺泡腔至毛细血管腔间的距离仅约1 Mm,是气体交换和药物吸收的部位。巨大的肺泡表面积、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决定了肺部给药的迅速吸收,吸收后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的影响。(二)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生理因素上呼吸道气管壁上的纤毛运动可使停留在该部位的异物在几小时内被排出。呼吸道越往下,纤毛运动越弱。粒子在支气管可停留数小时至24小时;而在无纤毛的肺泡,粒子停留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药物到达肺深部的比例越大,被纤毛运动清除的量越小。病理状况下上呼吸道的黏液分泌、纤毛运动减弱,使粒子的停留时间延长。呼吸道的直径影响药

7、物粒子到达的部位。药物粒子向肺深部运动中,随着支气管分支增加,易因撞击等原因而被截留。支气管病变的患者,腔道往往较正常人窄,更易截留药物。不同治疗目的的药物,要求达到不同部位。支气管扩张剂和皮质激素类治疗哮喘的药物,要求到达下呼吸道。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希望在上呼吸道感染部位停留。呼吸道黏膜中存在多种代谢酶,如磷酸酯酶和肽酶。药物可能在肺部上皮组织被代谢,从而失去活性,因而酶代谢亦是肺部药物吸收的屏障因素之一。此外,患者对吸入性药物喷雾药械的使用方法,如气雾剂阀门揿压与吸入协调性,使用时的呼吸类型,对药物的吸入量与吸入深度

8、有明显影响。不能熟练使用气雾剂的患者,往往是阀门的揿压与吸气不同步,结果药物大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