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9

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9

ID:13104884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0

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9_第1页
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9_第2页
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9_第3页
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9_第4页
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9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2)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3)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1)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教学生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2)通过社会调查,学习和认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教学生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2)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

3、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二、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的背景:历史的徘徊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请思考:1、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会议上确定转移的?2、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是怎样转移?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怎样的意义呢?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2、基本内容(1)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转移:阶级斗争为

4、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决定:改革开放(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权力下放、精简机构等)。3、历史意义:(1)伟大转折:政治思想路线、对外政策、工作重心(2)历史性转变:(3)光辉标志:时代的巨变,社建的新时期。(4)新时期的“遵义会议”,领导集体的形成。(二)经济体制改革1、基本问题:(1)概念: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次生产关系革命)

5、。(6)必要性:计划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请思考:1、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2、农村的改革是怎样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农村的改革有什么作用?2、改革的过程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1)原因: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有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体)(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

6、—全国推广)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改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形式。(3)意义:变革、调动、改变凤阳的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后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凤阳的

7、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后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如长期贫困的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人们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三年跨了三大步。这样,农民生活不仅温饱有余,县政府还进行了水利、电力、公路、绿化、住宅、文教、科技培训等多项建设。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74000亿元,增至2002年的102000亿元。全国粮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