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生产工艺自动控制解决方案

尿素生产工艺自动控制解决方案

ID:13188717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1

尿素生产工艺自动控制解决方案_第1页
尿素生产工艺自动控制解决方案_第2页
尿素生产工艺自动控制解决方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尿素生产工艺自动控制解决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尿素生产工艺自动控制解决方案一、尿素工艺过程氨气与CO2在合成塔内进行放热尿素合成反应,反应温度约为180-190℃,压力20MPa(表压)左右。合成混合气(尿素、水、未参加反应的氨气、二氧化碳等)离开合成塔,进入中压系统,中压系统压力为1.7MPa,压力降低后,合成混合气中全部二氧化碳,大部分氨气被分离,通过吸收塔吸收,再经加压后重新进入合成系统,实现第一步循环。低压系统的压力为0.2MPa左右,尿液进入低压系统被进一步减压分离,脱出尿液中剩余氨。蒸发系统通过减压蒸发,进一步脱去尿液中的水分,使尿液成分符合产品要求,送造粒塔造粒。解吸是吸收的逆过

2、程。通过解吸塔将碳氨槽中碳氨液加热分离,使氨气重新进入系统循环。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系统关联性强,介质多为熔融物或含氨和CO2的气体,腐蚀性大,易堵易结晶,给检测和控制均带来很大困难。二、尿素生产工艺流程图中压吸收造粒蒸发低压分解中压分解合成解吸低压吸收CO2NH3甲铵液反应方程式:2NH3+CO2(NH2)2CO+H2O三、尿素生产工艺说明在尿素合成过程中,由于尿素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的限制。进入合成塔的NH3和CO2不可能全部转变为尿素,其中未转化的氨和二氧化碳以氨基甲酸铵和游离氨的形式存在与尿素溶液中,水溶液全循环工艺就是要将这

3、部分未反应物循环利用,提高尿素生产力。采用水溶液循环法工艺的尿素生产过程一般分为CO2压缩、氨的净化输送、尿素合成,循环吸收,解吸,蒸发,造粒等过程。当氨碳比和水碳比一定,二氧化碳转换率将只决定于温度。目前不同的尿素生产技术采用的温度为180~200℃不等。主要生产设备:尿塔,一吸塔,氨泵,一、二甲泵,解吸塔,造粒塔,二循一冷,二循二冷,液氨槽,蒸汽冷凝器,二分塔,预精馏塔,尿液槽,冷凝液膨胀槽,CO2压缩机等。四、主要控制点⑴尿素合成塔温度⑵尿素塔塔内压力检测⑶一吸塔液位⑷液氨流量⑸液氨缓槽液位⑹预精馏塔液位 ⑺二分塔液位⑻解吸塔液位⑼管间液位⑽

4、一甲泵、二甲泵、液氨泵调速控制⑾一蒸二蒸温度⑿二循一冷液位、二循二冷液位⒀一分加热液位 ⒁二段蒸发液位⒂尿液槽⒃冷凝液膨胀槽 ⒄蒸汽冷凝液槽⒅一段真空度⒆氨碳比⒇水碳比五、主要控制回路的说明尿塔压力有三部分:液氨、CO2和甲铵液,各有自己进塔前的压力检测点。由于尿塔压力检测点在塔釜下段反应区,外部环境恶劣,均采用三取一检测值调节塔出口物料控制方案,一般选择单回路控制,不增加投资,利用DCS功能来实现,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解吸塔液位控制,它是非常难的问题,有解吸塔压力变化、低压蒸汽流量的变化、水解塔液位控制阀开度的变化以及水解塔压力的变化等都会造成解吸

5、塔液位的波动。液氨缓冲槽的液位控制;中压、低压及真空系统压力调节;蒸发系统的温度调节;进塔NH3/CO2比;尿塔压力、氨碳分子比变比值调节控制;二分塔温度、液位控制;中压吸收水碳比控制等控制。六、尿素控制方案的总结系统共有43个回路,均采用常规PID控制完成,这些控制方案易于组态、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可靠。以其中一个调节为例,CO2压缩机出口的CO2气体压力约20.69MPa(绝),温度约125℃,进入尿塔的CO2量决定系统的负荷。从氨预热器来的液氨温度约60℃,送入尿塔,液氨量由流量计指示累计,进料氨和CO2的分子比为3.8–4.2。从中压吸收塔来

6、的氨基甲酸胺溶液温度约90℃。压力约20.69MPa(绝)。进入尿塔,物料在尿塔内停留时间约4min,CO2转化率约为63℅,尿塔压力由进入尿塔前的CO2管线上取得(注:一般都是这样取样的,它存在的问题是止回阀关不到位或泄露时,易堵。同时停车时看不到尿塔内的压力)。采用检测塔内压力,用出塔管线来调节实现自动控制。要求维持在20MPa(表)左右。控制回路为:PID控制器调节阀SP+PV检测变送该回路调节阀选用Ⅲ型气开阀,因为尿塔内进行的是高温、高压的放热反应。而且后面的工段是中低压设备。若用气关阀则会出现气源断气等异常情况时阀开度为100℅,易引起爆

7、炸事故。尿素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系统关联性强,介质多为熔融物或含氨和CO2气体,腐蚀性大,易堵易结晶。给检测和控制均带来很大困难。用DCS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和控制。技术上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保证了生产安全,稳定可靠,经济,满足了尿素的要求。进尿塔前的氨/碳比值调节控制。中压吸收水/碳。应根据操作经验数据确定和实时采样值比较计算推出,经上位机优化计算修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