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纵览

李商隐无题诗纵览

ID:13190083

大小:24.7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1

李商隐无题诗纵览_第1页
李商隐无题诗纵览_第2页
李商隐无题诗纵览_第3页
李商隐无题诗纵览_第4页
李商隐无题诗纵览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商隐无题诗纵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商隐无题诗纵览李商隐流传下来的无题诗中有七首是七律,其中的六首是以男女之情为题材,唯独《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是例外。这首无题诗的独特之处是表达方式十分奇特,在首尾两直接点明题旨:在险恶的宦海中诗人面临怀古(功名)与思乡(归隐)的艰难选择。对于中间两联,即使去掉而不影响全诗的主题思想,但这两联正是以事例或典故来加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只读一遍就体会出李商隐这首无题诗无论风格或者内容都与其它无题诗明显不同。除了这首外,其他所有的无题诗,不论是否有寄托

2、,都与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或多或少有牵连,风格哀婉凄艳,唯独这首直抒胸臆,珠多感慨,沉郁之至,可与杜甫相提并论。很多学者都把这首诗与李商隐其它无题诗区别开来,如纪晓岚所说:“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在解读这首无题诗时,若把中间两联抽出来后便成了一首七绝: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

3、台类转蓬。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无题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

4、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作品赏析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女神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

5、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

6、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无题二首其一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其二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无题◎作者:[唐]李商隐◎品荐:赵晓辉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品鉴解读古典诗词,有时难免有俞平

7、伯先生所言“昔贤往矣,心事幽微,强作解人,毋乃好事”①之感。此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其诗境极尽迷离惝恍之致,其文辞又有许多难解之处,读来真有隔雾看花之恨。对其诗意题旨以及文辞内容究竟如何确解,历来即有很多说法。由此而凸显了诗中的诸多疑点:既然所想之人没来,又怎会“去绝踪”?又怎会有“啼难唤”之一幕?此外,啼哭者为谁?这封墨迹未浓的书信究竟出自谁的手笔?“金翡翠”与“绣芙蓉”是指被褥还是帷帐?刘郎所指为汉武帝刘彻还是刘晨?……历来笺释者众说纷纭,聚讼不休,颇令人迷乱。我们且以文本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