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篮球文化比较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

ID:1319474

大小:5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0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_第1页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_第2页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_第3页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_第4页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美篮球文化比较ComparisonbetweenSino-AmericanbasketballCulture——主讲人:赵军一、篮球运动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产物1、篮球运动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产物篮球运动的设计理念,符合西方在统一规则下公平竞争的理念;符合西方斗争、竞争、展示个性的文化特征;符合更快、更高、更强的西方体育价值取向。篮球运动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产物。2、篮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篮球运动1895年传入中国,旧中国发展缓慢,新中国的篮球运动在健身、娱乐方面;竞技体育方面;学科课程方面;体育产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二

2、、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中美篮球文化比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以道家“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保健性、技艺性和表演性为基本模式,以崇尚礼仪、宽厚、平和为价值取向的体育活动。西方体育文化经过文艺复兴运动,文化启蒙运动以及近代工业革命的积淀,逐步形成了以竞技性、功利性、娱乐性为基本模式,以更快、更高、更强为价值取向的体育形态。虽说篮球运动具有超越国界、地域的世界性的特征,但由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迥异,导致中美篮球文化的内涵也各有不同之处。差异主要表现为:1、“静止观”与“运动观”的差异西方体育注重于运动,其根源在于西方哲学思想的

3、运动观。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劳动技术的创新,引起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对充实、创新教育体系和社会生活内容的重视,探索健康的娱乐和体育活动对社会教育所起到的积极强身作用。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文化主张“宁静致远”;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主张“清静无为”。这种儒道互补型文化中的静止观念,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和谐对称”与“斗争”的差异西方体育文化以斗争和竞争为本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斗争是万物之父,战争是万物之舟。西方人非

4、常重视通过各种锻炼来培养青少年的顽强坚韧、机智敏捷的意志品质。儒家文化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在和谐的运动观基础上产生的体育文化表现为,以非文明病为主体情况下,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3、“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差异儒、道、释三家提出的“直觉思维”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直觉思维有利于人们动态地把握整个世界,但不注重分析,所得结论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西方文化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定量分析,所得结论具有精确、严密的特点。“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导致了中美篮球“重球轻人”与“人球并重、更重人”的理念差异

5、。4、“整体”与“个体”的差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整体,忽视个体,强调义务与责任,轻视个体权利。西方文化注重分析思维而导致了注重个体,也就产生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的哲学观点。5、“严谨庄重”与“浪漫欢愉”的差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多在于心神合一,求得和谐圆满,表现为对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较为宁静、庄重,身体对抗和竞争意识不强,隔网运动的表演型能力强,同场运动的抗衡能力差。西方体育文化的形成多与西方人开朗活泼的性格及追求享受的生活态度有很大关系。6、“综合素质”与“重文轻武”的差异在美国,从高中联赛、大学联

6、赛到众多训练营,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选拔体系。美国未满20岁的队员要通过选秀、强制完成高中学业。中国被选定的篮球苗子,从开始选出到培养成才,走的是单一的、道路不畅的路,并且中国球员往往早早就放弃了学业。三、结束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在碰撞中融合,中美篮球文化在融合中碰撞。谢谢各位领导、专家、教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