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doc

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doc

ID:13222611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1

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doc_第1页
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doc_第2页
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doc_第3页
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doc_第4页
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院、系设置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教新类,其专业设置的起点是文化体系的分类,具体到高职院校的应用,首先是院、系设置,因为它涉及分类问题。普通高教是知识文化体系,按学科分类,按学科不同层次设置院、系;高职教育是技术文化体系,只能按产业、行业和部门设置院、系。对社会产业、行业、部门和职业的分类有很多种,可供我们借鉴的有《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代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虽然不能直接引用,但可以按它的行业大类作为高职教育的总分类,再依行业、部门实际,以及教学需要逐层分解下去,给高职教育院、系设置提供依据,也为高职教育专

2、业设置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依据这一逻辑思路,研究出我国高职教育的行业大、中、小类分类目录,以及适用于高校院系设置的管理学理论。并试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院的系、部设置,提出了一套调整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院系设置;文化分类;高职教学单元;院系设置理论;院系设置实例    院系设置,是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是高等教育教学单元的总分类在教学管理实践中的应用。高等教育管理学在我国还不是一门十分成熟的学科[1],专门研究“院、系设置”的论述极少。高职教育的院系设置,还没有进入高职教育研究的视线,许多比这更重要的问题正等待厘清

3、。然而,当高职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确定之后,其理论体系构建就应该开始了。高职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若能认定是从“人类三种文化”[2]41-42的分类开始的话,高职教育的“总分类”(实践中的院、系设置)就是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一件事,高职教育理论应该按着高职教育的逻辑来发展。    一、高职教育“院、系设置”的依据    普通高教,是“知识文化”体系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是“技术文化”体系[2]42-49的教育类型。在技术文化体系下的“院、系设置”,与在知识文化体系下的“院、系设置”,应该是有区别的,不管普通高校对“院、系设置”的研究是否开始或

4、成功。因为普通高校的“院、系设置”是以学科为标准的,即以学科分类的名称来设置;高职院校的“院、系设置”是以技术为标准的,即以社会产业、行业、部门的名称来设置。      注:中国大学的学院设置情况来源于各学校的网站,学院数量中不包括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管理型学院及独立学院。国外高等学校的学院设置情况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透视与借鉴——国外著名高等学校调研报告》以及有关学校的网站。关于学科分类,中国学校主要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国外大学主要参照2000年修订的美国学科专业目录(C

5、lassificationofInstructionalPrograms,简称CIP),为了便于比较,也参照了中国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6  上表中清楚表明,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普通高校,它的院系设置都是按学科分类设置的。而高职教育,因为是以技术文化为逻辑起点的,它的院系设置就只能以技术部门来分类。问题是学科分类经历了几百年的研究与发展,已经十分明确并细化,它可以按学科门类和一、二级学科设置院系(只有中国内地按二级学科设置院系)。而技术教育过去是附着在知识教育体系之中,靠知识主体在各技术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体悟、试验、重复、熟练而得到。

6、国际上,专门开设技术教育,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而且各国模式不尽相同。所以,我国高职教育的院系设置,不是我们想怎样设置就怎样设置,必须在技术文化理论指导下找到高职教育院系设置的依据,才能研究、分析出来。  知识文化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记录、储存在书本里。技术文化也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但不全部储存在书本中(书本中的技术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全部、系统地存在于社会各技术部门里。知识文化是主观认识的产物,技术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高职院校只能以“社会技术部门”的分类为依据,进行教学分类。  社会技术部门,泛指社会存在的各行各业。对各行业

7、的分类有许多种,如产业、行业、部门、职业等多种称谓。有的部门是产业,有的则不能称之为产业,只能称之为部门,像“教育产业”的称谓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就是在一个产业内部也有层次之分,如机械行业——汽车行业——轿车行业等,它们之间是包含关系。这样复杂的社会技术部门,理出一个大中小的类别,比较困难,但我们必须选定一个社会公认的依据,对社会技术部门(技术文化)进行必要的“总分类”,且能细分下去,直到专业设置为止。    二、高职教育“总类”选定    选定高职教育的“总类”,有两大目的:一是找到技术文化的科学分类方法,既与知识文化区别开来,又能

8、自成体系;二是找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既让专业技能完整,又能与社会实践一致。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可供参考的“社会技术部门”分类方法有3种:一是职业分类法;二是人口职业分类法;三是教育分类法。  职业分类法,是对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