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规划论文

区域发展规划论文

ID:13247233

大小:6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1

上传者:U-3744
区域发展规划论文_第1页
区域发展规划论文_第2页
区域发展规划论文_第3页
区域发展规划论文_第4页
区域发展规划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发展规划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区域发展规划论文摘 要: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是两种比较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该两种经济模式形成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区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区域文化培育了不同的经济模式。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各自的优劣势,要打破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瓶颈,关键在于打破区域文化定势,进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关键字: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青岛模式; 温州模式; 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        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两种比较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本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者颇多。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两种经济模式形成的区域文化根源和各自的优劣势,倡导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交融与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两种经济模式及其差异        (一)青岛模式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  青岛模式是培育大企业、造就大品牌的区域性模式。青岛是我国拥有名牌产品与名牌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十个中国驰名商标,三十一个中国名牌产品,也是最早拥有国际品牌的城市,其中海尔是中国本土唯一入选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个品牌之一;并于2004年跻身世界五百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品牌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评比中,青岛入选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被公认为全国拥有名牌最多的城市。同时青岛还有一个独特的“企业家扎堆”现象,在2004年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中,青岛同时有三位企业家入选。一个沿海中等城市,短短十几年内,同时拥有如此众多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把这种大企业云集、名牌集聚、企业家荟萃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青岛模式”。    (二)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中国最具民营化特色的区域性模式,在温州“人人讲经商,家家有企业”,形成了“以户、村为基本生产单位,以民营企业为支撑,以小商品市场为交易中心,以农民能人为创业带头人”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的经济发展格局,其显著特点是经济发展起步于家庭经济,民营经济是其主要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之初,促进了温州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并同时影响、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创造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神话,被经济学界称为“温州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差异    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是两种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不同之处下面予以浅析:    1、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看    青岛的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在青岛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从国有或集体小企业壮大发展而来,如:海尔、海信、双星等十大集团,目前这些大企业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整个青岛工业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经济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与活力。而在温州几乎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力发展的是民营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经济活力十足,民营经济的经济总量占温州经济总量的98%左右,除了电信、银行、电力等国家垄断领域,民营企业几乎无不涉足。温州的民营经济具有显著的家庭经营的特点,在这些民营经济中,不仅个体经济、独资业主制私营经济而且股份合作企业以及公司制企业,也都保留着家庭、家族的色彩。     2、从企业的发展战略看    青岛的大企业以品牌产品为基础,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经营,向世界品牌目标迈进。如2001年第二期美国《家电》杂志对全球前10位家电制造商进行了排名,海尔集团名列第九强,位列日本日立公司之前。温州经济是集群经济,所谓集群经济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生联系密切的企业在空间上积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在温州,往往一个村或邻近的几个村,形成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产销基地,一个镇或几个镇形成一类或一种产品的产销基地,从而体现了温州集群经济的优势。    3、从企业决策层看    青岛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市场竞争中是理性的决策人,他们在同一个城市中共生共荣,相互借鉴,良性竞争,合作共赢,“君子和而不同”,构成青岛企业家群体的独特现象。而温州自古就有重商传统,全体温州人都崇尚经商,人人都是“小老板”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人人都是自己企业的决策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是差异较大的两种经济模式,但他们在同样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具有同样的外部环境,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导致两种区域经济模式不同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区域文化的差异。        二、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形成的区域文化根源        (一)青岛模式形成的文化根源    1、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青岛地处山东胶东半岛,孔子的故乡曲阜距离青岛仅几百里地,因此青岛的传统儒家文化比较浓,青岛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中较多的渗透着传统儒家的精髓:    (1)“义”与“信”。义利关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把“义”看作人立身做事的根本,坚持谋求物质利益必须建立在合乎道义的基础之上,他主张“见利思义”,亚圣孟子也主张“以义制利,以义胜利”。儒家另一个极力倡导的品德即是诚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信近于义”,“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也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在这种思想的教化、熏陶之下,青岛人格外具有道德感,“求利不贪财”,他们认为企业固然是求利的,但求利的行为首先要放到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价值取向上,讲求信誉,推崇“德是根本,财是末端”,并在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体现出来,正因为如此,青岛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声誉,打响了品牌,一步步地发展壮大。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曰:“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这种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青岛的企业家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事业心以及社会责任感,把企业的发展看作是自身的职责以及自身社会价值的体现和政治抱负的实现。比如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即是这种思想的生动体现。    2、近代西洋文化的影响。由于历史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的原因,19世纪末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为了达到对青岛长期统治的目的,耗费巨大精力与财力,不惜巨资建设青岛港口、铁路、城市建筑,从客观上发展了青岛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为贸易往来、海洋作业等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设施保障。但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观念及其技术条件也随之而入,现代法人制度也随之进入青岛。正因为历史的传统,青岛的大企业在外部条件适宜时,纷纷进行了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引进西方现代管理制度,运用现代人才管理理念,吸纳人才,提升科研开发能力,并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凝聚力与竞争力。    3、政府制度文化因素。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植名牌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诞生消除制度上的障碍,较少对企业进行干预,形成“大企业,小政府”的政企关系,把自己的主要职责定位于营造最宽松的环境,放手让企业按照自身特点和内部规律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在市场竞争中自由的发展,但在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又给予大力支持并采取有力措施,特别是在企业的一些重大项目上,政府根据需要实行重点帮助和扶持,如促成了青啤与美国AB公司、海尔与日本三洋、海信与日本位所等的合作,从而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政府积极保护、推广、宣传名牌企业,为培育品牌产品提供技术和管理保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家的适时决策相辅相成,共同搭建了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另外,青岛市委、市政府还注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简单套用党政干部标准选用企业干部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选人用人,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如张瑞敏、汪海、周厚健、鲁群生等一批企业家在35岁左右就被任命担起了重任,这就造就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为青岛大企业的发展培育了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转(二)温州经济模式形成的文化根源    地处偏僻的沿海边远地区的温州,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具有巨大影响力和魅力的经济奇迹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温州的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  1、地理资源因素的作用。温州的地理环境十分独特,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多为高山,两条大江横贯其中,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灾害性气候,三面高山一方面挡住了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另一方面海上暖湿的东南风在这里受阻上升形成雨水,虽然雨水充沛,但同时也加重了台风的危害,据统计,台风每年侵袭温州两次,其中一次危害较大,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温州的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温州能用于农业种植的土地很少,人均不足0.4亩,靠种田难以维持生存。正是这样的地理资源环境造就了温州人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冒险精神。    2、传统的重商主义文化的影响。温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温州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期,温州出现了“永嘉事功”学派,又称功利学派,该学派最早提出了“事功”思想,用功利来衡量义利,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反对传统儒家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提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无用之虚语尔”。坚持“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治理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即发展工业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与商品经济,并指出雇佣关系与私有制的合理性。永嘉学派的这种价值观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有力地塑造和强化了温州的民间心理与文化模式,并内化成了温州人心中的重商观念、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拼搏精神以及经商理财、富人为本的经济思想。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一旦一种独特的有力发展轨迹建立以后,就能引起一系列的外在外在性、组织学习或效仿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在选择一种行为模式或发展路径之后,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按原来的路径发展下去,而且依赖初始制度选择会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政策环境下,温州传统的经济活动路径制度无疑显示出了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指导着温州人的经济行为,激发了温州人的商业潜能,促进了本区域经济的发展,渐渐形成了温州模式。    3、温州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文化,是指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广义地理解,家庭文化包括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物质消费方式、精神消费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狭义地讲,家庭文化主要是指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的精神生活方式,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在特定家庭的存在方式、家庭成员的文化行为方式等。温州经济起步于家庭经济,家庭内的成员彼此了解,这有利于家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据各自的特长而合作分工,既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价值观、经营观、创造精神乃至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等培育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三、正视优劣,取长补短,促进区域间文化经济互动发展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   一个区域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先进的文化因素和落后的文化因素,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先进的文化因素是指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反之则属于落后的文化因素,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因此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具有优劣势。    (一) 青岛模式的优劣势    就青岛模式而言,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拥有实力极强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的生产领域大多是高新产业,企业开发能力强,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具有融取外资、赚取外汇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具有抗御风险的能力;拥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在企业的经营中做出理性的决策,等等。但就整个青岛经济而言,其劣势是民营企业不发达,市场经济活力不足,人们受传统儒家的“重本抑末”、“官本位”思想意识的影响,不愿脱离集体,安于现状,市场意识差,因此青岛的打工者多,老板少,市场培育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发达。正如钟朋荣所说:“青岛经济这片森林主要是由几棵大树支撑着,……”这从青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来看,显然是不健康的。    (二)温州模式的优劣势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  温州模式的优势在于温州经济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遵循着市场交换的规则,市场机制全面调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温州的民营企业非常发达,温州有近10万家民营中小企业,除了邮政、电信、电力、银行等部门之外,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由这些中小企业来进行,温州人人争当老板,市场经济动力十足。但是由于这些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而家族文化具有封闭性、落后性以及不规范性的特点,对优秀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引进具有排他性,因此管理相对简单,未能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因而企业普遍较小,很难做大作强,因此温州的民营企业有一个奇怪的3000万现象,即一个企业资产达到3000万时必然分家;其次产业结构落后,这些家族企业大都以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等传统经济为主,高新技术类产业几乎无人涉足,在国内市场竞争中都很难站稳脚跟,更毋庸说参与国际竞争,这必然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再次,温州的民营企业大都重视利润的实现,而对企业文化重视不足,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对管理者的思维和决策施加影响,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其经营往往是随波逐流,员工缺乏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企业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青岛模式的优势正是温州模式的劣势所在,温州模式的优势正是青岛模式的劣势之处,要想打破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瓶颈,实现经济模式上的新突破,关键在于破除本区域的区域文化定势,进行区域间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这两个区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据报道,青岛模式握手温州模式,各取所长,各取所需,青岛模式看重的是温州的民资发达,民营企业竞争机制灵活,借鉴其经验,以壮大自己的民营经济实力。而温州看重的是青岛在外资的引进、大企业的规模、品牌的数量等方面的优势,借其经验努力培育自己的大企业大集团。唯有如此,这两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克服发展中的“症结”,获取新的活力,摆脱“日暮穷途”、“终结者”的命运,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戴美艳. 品牌的青岛现象[J] 维普资讯 http://www.cpvip.com    [2] 杨玉平.“青岛现象”地域因素之我见[J].山东: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12)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  [3] 钟朋荣. 青岛模式VS温州模式 谁是中国经济未来的选择?[J].发展论坛 2005.(9)    [4] 周京. 温州文化底蕴与集群经济发展 [J] 温州:温州论坛 2005.(2)    [5] 高彦彦,杨德才. 区域经济增长的文化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2006.(2)    [6] 浙江商人网 http://www.zjsr.com 2005年3月16日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一、“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架构(一)“一体两翼”的概念“一体”,是指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两大中心城市为支撑,主要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组成的区域。它以胶济铁路和两条济青高速公路为轴线,东西绵延700多公里,是横贯齐鲁大地、挺起雄鹰脊梁的巨大躯体;它面积、人口、总量、收入等主要指标举足轻重,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它在发展中各部分各方面联系日益密切,正在逐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两翼”分别指北临渤海湾的黄河三角洲和南接苏豫皖的鲁南经济带。“一体”是引领和带动山东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和增长极,“两翼”对“一体”壮大和全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一体”带“两翼”,“两翼”促“一体”,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在新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要战略,一改过去主要从“东中西”横向坐标考虑全省区域发展的思维框架,侧重于从“北中南”纵向坐标观察和思考问题,深刻地揭示了各区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总体思路和工作布局上,把“五大板块”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目前,“一体”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主要进行优化开发,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建成引领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主体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区。“两翼”是山东相对落后地区,对其实行重点开发,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与此同时,坚持陆海统筹,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山东的“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扩大和深化开放的战略。“一体”与“两翼”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东临大海,依托港口和临港经济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把山东各地联系起来,把山东与世界和周边地区联系起来,创造新的整体优势并推进“北接、南联、东进、西拓”。向北,对接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分享全国第三增长极之利;向南,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招商引资引智,提升产业结构与层次;向西,参与西部大开发,为长远发展储备战略资源;向东,对接日韩及东北亚经济圈,进而走向世界,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在整合省内资源的同时,建立“外循环系统”,从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这一战略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体现了中央优化国土开发、建立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体现了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也体现了淡化行政区划、推进要素流动、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经济走向。(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架构的由来、进程与问题200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山东区域发展认识的深化和创新,也是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举措。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省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增强山东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一体推进,两翼展开,区域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在行政区域上,“一体”主要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构成,具体包括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泰安、威海、莱芜、德州、聊城10市。其中,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6市构成“一体”的紧密层,泰安、莱芜、德州、聊城4市构成“一体”的外围层。“两翼”,即南翼和北翼。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济宁、枣庄、菏泽5市。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包括东营、滨州2市及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乐陵市、庆云县、高青县、莱州市。近年来,山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宏观调控为契机,努力探索区域发展新思路,“一体”快速推进,“两翼”有效提升,继以胶济线为纽带的半岛城市群、构建日韩“引资高地”的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后,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着力构建的“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区域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全省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做出了积极贡献。2、经济增长基础比较稳固。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内外市场活力逐步显现。五年来,在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和措施的强力推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各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保持较快增长。4、工业结构得到改善优化。五年来,在着力打造制造业强省、加快建设半岛城市群制造业基地等政策措施的有力带动下,各区域制造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5、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各区域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速均高于38.0%。从占“一体两翼”的份额看,“一体”和北翼的工业利润占据绝对份额,达八成以上。其中,“一体”年均增加338亿元,2007年达到2078.8亿元,占59.3%;北翼年均增长38.0%,2007年达到856.7亿元,占24.4%。南翼份额有所提升,2007年总量为573.1亿元,占16.3%,比2002年提高3.1个百分点。6、居民收入水平有效提升。(三)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合力推动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体两翼”新战略,从过去着力从东西横向上解决东西差距问题,转而从南北纵向上探求山东经济协调发展,丰富和深化了对山东区域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认识,对于促进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统筹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充分认识当前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大好机遇首先,党的十七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理论依据。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其次,省第九次党代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抓紧编制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区域发展政策。统筹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第三,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东地理位置优越,向东面向浩瀚的海洋;向西,中原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向北,随着国家区域发展重心由南向北梯次转移,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如火如荼,开始呈现竞相发展的强劲态势,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向南,江苏举全省之力支持苏北,边界经济发展迅猛。西、北、南三个方向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既为山东区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山东应增强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避免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被边缘化。2、增强“体”质,切实加大其对“两翼”的辐射带动作用“一体”和“两翼”,不仅各具优势,而且“体”、“翼”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具备互动基础,在发展要素、产业层次、功能定位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整体。只有“主体”强壮了,才能更有效带动“两翼”丰实。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增强“体”质,主要应从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按照产业提升的要求,切实优化产业结构。在注重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更自觉地追求发展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一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优势,促进其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将其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交通发达带、主体产业带、城市连绵带、创新密集带、前沿开放带、资本聚集带和人才荟萃带。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和水平。要加快三大基地建设,以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建设为依托,打造济南信息通信产业基地;以济南、淄博、威海、莱芜等为依托,以晶体材料、氟硅材料、碳纤维、冶金材料的开发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沿海8市为依托,发挥国家技术优势,规划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开发基地,为海洋产业链条的形成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三是找准突破口,全面增强外围层经济实力。针对外围层经济不够发达、与紧密层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在将“一体”作为优化开发区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的同时,将外围层作为“一体”内部的重点开发区,区别对待,重点突破。要充分发挥外围层地区优势,找准突破口,加大要素投入,促进资源开发,推动外围层和紧密层良性互动,切实增强外围层经济实力,提高一体化水平。3、丰实羽“翼”,有效提高“两翼”的支撑能力山东南北两翼,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是“一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只有“两翼”丰实,协调并进,才能为“一体”更加强大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丰实羽“翼”,促进“两翼”齐飞,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率先突破北翼。要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北翼明显的资源优势,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农业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高效生态渔业。工业方面,要充分利用油气资源、海洋化工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优先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等重化工业,扩大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服务业方面,要将发展现代物流业放到重要位置,突出发展好临港物流,配套搞好集散、中转、存储和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将其发展为面向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二是加快发展南翼。从南翼的实际看,五市可融性强,地域相接、民情相近、产业相联,各市既有分工,又是有机整体。因此,加快一体化进程,实现由“错位竞争”到“合作共赢”的转变,是加快发展南翼的必然选择。鲁南五市要明确自身定位,坚持分工协作,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要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信息化资源等方面,实现“五个一体化”。要以鲁南星火产业带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争取在产业链条中占据较高位置,把南翼打造成山东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2.临沂的商贸物流业一组数字足以说明临沂商贸物流业的强大:全市拥有各类市场1010个,个体、私营经济业户20多万家,依托市场发展生产服务的人员达到230万人,日流动人口高达30多万人,实现商品交易额近千亿元,稳居全国第二、江北第一;货物运输从业人员11.3万人,物流总额达到1500亿元。目前,临沂市拥有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已形成以立晨、澳龙等国际物流企业为龙头,20余处大型客货运市场为主体,40余家第三方物流公司、2000多配载业户为支撑的综合运输网络,每天发车6000多个班次,货物运输从业人员11.3万人,物流总额达到1500元……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确立了“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建立商贸城”的商贸发展战略思路,按照“政府领导,工商监管,多方投资,联合建设,共同受益”和“先成市后建场,先繁荣后规范,先综合后分离,先分散后集中,先简易后提高”的工作指导思想,因势利导,精心培育,使临沂逐步发展成了闻名全国的商贸城。全市现有各类市场近千处,其中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06处,综合集贸市场792处。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温家宝、费孝通、田纪云、胡绳等多次来临沂专业批发市场视察,并给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临沂商城的商品销售额达到538亿元,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中国市场名城。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现在的临沂批发城,位于临沂市城区西部,占地4.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由小商品、服装等44处批发交易区组成,有各种经营房间、摊位近2万个,从业人员6万人,上市商品3万余个品种,日上市人数达25万人次。自1992年至今,临沂批发城一直居全省同类市场首位。在1992年国家统计局按集贸市场综合效益排序中,名列全国行业百强第三位;在国内贸易部评出的1996年度全国十大工业品市场中名列第三位。自1993年以来,连年被国家工商局授予全国文明市场称号。临沂批发城云集了全国客商,形成了鲁东南地区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并带动了当地生产加工胶合板、服装、建材、五金、塑料产品等企业6000余个,为国家、集体提供直接经济效益3.8亿元,为临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临沂商贸城形成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天时、地利和人和。所谓天时,是指中国改革开放所提供的发展商品贸易的大背景。所谓地利,是指临沂自身所具有的环境条件。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中国南北过渡、陆海连接地带,是鲁南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距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百余公里,距青岛港260公里,北京至上海的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临沂飞机场是鲁南最大的航空港,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济南、青岛等航线。临沂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是鲁南地区最大的民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麦道82等机型,现已初步开辟了通往全国各地的15条航线。而现已搬迁至远郊的长途汽车新站据闻是亚洲最大的汽车站。所谓人和是指临沂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敢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临沂市市长张少军曾经阐述了临沂发展商贸物流业的优势: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临沂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过渡地带,离港口一百多公里,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临沂地处京沪高速公路中间点,胶新铁路、兖石铁路在此交汇,枣临、长深(临沂段)两条新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临沂机场年客运已达30万人次,辟有15条到国内重要城市的航线。良好的区位优势,为临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辐射空间。二是临沂人思想开放,商品经济观念比较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临沂群众就开始了个体商业经营。近年来随着经营业态不断提升,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临沂人的创业热情和追求一直不减,推动市场越做越大。三是临沂市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常年在临沂经商的有30万人,而浙商就7万多。类似的外来经商群体一方面为临沂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带来新颖的观念,对当地经营户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真诚感谢在临沂批发市场经营的7万多浙商,他们为临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是政府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临沂市委、市政府这些年一直把商贸物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不断出台政策引导市场发展,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学习借鉴外地市场经营经验,专门制订搬迁改造规划,在城区西部规划了4.2平方公里的市场区。到2008年年底,有32个市场已经搬迁结束,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原来经营比较粗放、业态相对落后的状况有了质的改变,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市场格局。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张少军归纳说,临沂目前共有68个专业批发市场。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汽车及配件,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应有尽有。去年销售额就达538亿元,连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商品市场。临沂批发城健康发展得益于科学的管理和稳定的环境。九五年,市办专门设立了市场行政执法机构—一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处,下设24个市场管理所,按照国家工商局市场规范化管理细则和《山东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对专业批发市场实施全方位统一管理。为强化治安,还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专司市场治安工作的市场公安派出所,并在市场成立了治安办公室,形成了完善的治安联防网络。交通枢纽在哪里,人流和财富就会到哪里。临沂新客运总站的搬迁,带动了临沂商圈的西移,这一变化给物流、商贸批发城、房产等行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凡有车站处,皆有商业圈”,车站的搬迁,不仅仅是带来交通的变化,也意味着一个以新车站为轴心的“黄金商业圈”将逐渐浮出水面。新客运总站的营运必将带动周边商贸物流的发展,为临沂市物流业带来化学反应般的变化。临沂新客运总站座落在王庄路、琅琊王路与双岭路交会处间,作为城西“新商圈”的核心地带,周围环绕临沂小商品城、香江中国商贸城、凯歌国际文化城、澳龙国际服装城等众多批发城。随着汽车客运总站搬迁,大量涌入的客流,带动了这些批发城的客流,进而演化成滚滚财流。位于临沂新客运总站正南的临沂小商品批发城,今日热闹非常,客流量增加的“扩张效应”在这里显现明显。市内外的客商不断涌来,一些店铺出现应接不暇的“爆棚”场面。在批发城内名为“贵族文化用品”的店铺里,前来采办办公、体育用品的客商挤得满满当当,让客商下车后几乎零距离便能到达我们这里,从1日起客流翻了一番,我现有的十几名工人已经应付不来了,零售相比以前在其他地方大大增加。”随着车站的搬迁,西部买房潮也开始风行。前几年,市民一听到琅琊王路、工业大道附近居住就直摇头,现在随着商圈的西移,到西部去买房的市民多了起来。曹家王庄小区、冠蒙时代花园等房地产项目的热销就成了有力的证明。市民张先生就认为,买房对交通问题考虑的比较多,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方便,所在位置的房产才有前景。现在,城区西部的房地产发展非常迅速,环境也大有改善,尤其是新车站启用之后,交通更加方便,西部房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车站搬迁将使西部成为临沂掘金地带。随着新汽车站的全面运营,周边市场内的人气将不断汇聚,以车站为中心的商业圈将呈向外辐射状发展,形成一个成熟繁荣的新商圈,临沂西部的商业圈也将变成掘金地带。“新客运总站的营运加快了商业圈西移的速度,提高了货运市场升级改造的步伐和城区市场搬迁速度。”市交通局运管处货运科隋科长说。新的人流物流中心将集中在市区外,这为我市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改造、打造品牌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它也将改写临沂商业格局,加快临沂西部商圈的发展。临沂市场相继西迁,所形成的规模优势促成了临沂西部商贸大环境的成熟。批发城是临沂的活力之源,它传播了商品意识,带动起多种经济模式协同发展。仅就加工业而言,全市有3000多家企业直接进驻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临沂全市,围绕批发城从事餐饮、货运、旅店等服务行业的人员就达30多万人。 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元险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重点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批零餐饮、商务服务、家庭服务、房地产、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十大领域。注重做大服务业集聚发展载体。省里重点协调抓好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10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100家大型服务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