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既有线保护方案

地铁站既有线保护方案

ID:13272237

大小:766.9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1

地铁站既有线保护方案_第1页
地铁站既有线保护方案_第2页
地铁站既有线保护方案_第3页
地铁站既有线保护方案_第4页
地铁站既有线保护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铁站既有线保护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第1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1编制依据11.2编制目的及原则1第2章工程概况12.1工程简述1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2.2.1工程地质22.2.2水文地质条件2第3章施工技术保护方案33.1施工组织与安排43.2施工技术保护措施43.3搅拌桩施工工艺及流程43.3.1施工方法43.3.2质量控制要点63.4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工艺73.4.1注浆参数73.4.2注浆工艺流程73.5钢花管注浆加固施工工艺83.5.1概述83.5.2注浆工艺流程83.5.3施工注意事项9第4章监测保护措施104.1监测目的104.2监测方法104.2监测项目104.3监测点的布设114.

2、4监测频率、报警值说明114.4.1监测参考报警值114.4.2监测人员及分工124.4.3信息反馈12第5章应急措施135.1应急预案及快速反映机制135.1.1应急机构组织135.1.2应急情况下人员安全保障135.2应急物资135.3应急情况下监测频率145.4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及救援14第6章安全、文明及环境保护保障措施156.1安全保障措施156.2文明施工措施166.3环境保护措施17第1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XX站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3.08)。(6)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施工4标】土建工程XX站围护结构施工图。(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2编制目的及原则(1)XX站车站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卸载必定会引起周围部分土体的回弹和变形,由于车站基坑紧邻即有4号线,因此

4、编制此方案对4号线提出具体的施工保护措施。(2)选择相应的成熟施工工艺和工法,确保对既有4号线的保护符合设计要求。(3)制定有效地监测方案,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有助于快速反馈施工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减小地表和土体变形,以达到信息化施工目的,保证工程安全。(4)严格遵照合同文件各项标准和条款要求,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5)充分考虑城市施工特点,尽量减少对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组织安全、文明施工。第2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述XX站位于在大观南路与奥体路交叉路口北侧,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5+777.000,设计起终点里程为D

5、K5+693.900~DK5+983.100。车站为地下二层14米岛式站台车站,双柱3跨矩形结构,全长289.2米,标准段宽为22.7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17.1~18.9米。车站基坑紧邻既有4号线XX站,距既有车站之间净距7.6m~11.5m,局部风亭段净距为2.66~4.5m,换乘通道接口段3.4m,车站范围均分布较厚5~10m的砂层,地连墙成槽及基坑施工期间将会对既有4号线影响较大,基坑施工期间应严格控失水,确保既有站的安全。车站与既有4号线的关系见下图:图1XX站与既有4号线位置关系平面示意图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2.1工程地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前期XX站岩

6、土工程勘察报告,车站主体施工范围内主要为沉积和冲洪积砂层、粘性土层及白垩系碎屑岩风化层。与本方案施工相关的主要地层为:填土层<1>、陆相冲积-洪积砂层<3>、冲积-洪积土层<4>、残积层<5>、岩石全风化带<6>、岩石强风化带<7>、岩石中风化带<8>、岩石微风化带<9>共八大层,XX站场地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面标高约10.79~13.39m,地势较平坦。图2XX站地质剖面图2.2.2水文地质条件XX站场地范围内地表水不发育。勘测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初见埋深为2.90m~10.90m,稳定水位埋深1.90m~4.80m(标高8.16~10.50m)。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具

7、季节性,年变化幅度2.00m~3.00m。场地内岩土,自上而下按序评述如下:人工填土层<1>:主要为素填土,大部分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富水性贫乏,透水性弱~中等;粉细-中粗-砾砂<3-1、3-2、3-3>:稍-中密为主。富水性(较)好,透水性中等-强;淤泥质土<4-2B>:流塑,土质黏腻,为微透水层;残积粉质黏土(<5N-1>、<5N-2>):土质粗糙,以粉黏粒为主,遇水软化崩解,富水性差,透水性弱;全风化泥质粉砂岩<6>:呈坚硬土状,富水性差,透水性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7-3>:呈半岩半土状,局部碎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