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历史演变对当代书法创作影响

墨历史演变对当代书法创作影响

ID:13280623

大小:590.9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1

墨历史演变对当代书法创作影响_第1页
墨历史演变对当代书法创作影响_第2页
墨历史演变对当代书法创作影响_第3页
墨历史演变对当代书法创作影响_第4页
墨历史演变对当代书法创作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墨历史演变对当代书法创作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文摘要:历代书法用墨的现实考察前人没有专门系统地研究过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用墨问题,我选择这个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准备通过细致地梳理古人有关书法用墨问题的已有的理论成果,从墨分五色理论、纸张和墨工具材料的关系、笔墨技法等方面入手,选取的古代书架有明清时期的董其昌、杨维桢典型案例予以比较论述分析,对他们的审美取向、创新意识之间的关系给予恰当的说明,把握用墨技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量性与质性变化,对用墨技法的书法史演变做出详实、细致的描述,以及阐述大众对书法审美的意识,对各个时期用墨起到了巨大的影响。研究古人之墨法对指

2、导今人书法理论实践两方面都有着充分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墨分五色、运墨、笔墨技巧第一章墨分五色的理论和实践的歧异1墨分五色的理论起源“五色”最早出自《老子》“五色令人目盲”。释义为:青、赤、黄、白、黑五色,使人眼花缭乱。中国美术词典,关于墨分五色的解释是:“中国画技法名,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中国绘画有“丹青”之称,因为在南北朝之前主要以色彩为主的。魏晋之际,文人们谈玄论道,常常在一起交流书法绘画。不仅促进了书法与绘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的结合,还促进了绘画由传统的重颜色逐渐向重墨色变化的转化。比如说,谢赫

3、论绘画“六法”,“随类赋彩”即列为其中之一;刘勰论“形文”,就是用“五色是也”来概括的。但考察从顾恺之、宗炳到隋代颜之推的所有论画言论,皆未见有谈“墨”者。直至公元847年(即唐宣宗大中元年)前后,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才第一次谈到“墨”的问题,并宣告“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的艺术主张。张彦远认为运墨可以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不必涂上空青、石绿、丹砂、铅粉等颜料,黑白调试当中,自有色彩缤纷在山水画中出现。例如,凤鸟羽毛本来就是五彩的,用墨画的凤鸟只要意思到了,也会给人五色的印象。2墨分五色的实践印证?墨分五色原本是

4、中国画技法,一般说来,墨的五色如下:(一)焦墨——即墨汁在砚台内经过挥发,再用来画全画中最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二)浓墨—是说墨色的黑度.仅次于焦墨。焦墨可能有光泽,浓墨因为加入水分,虽黑而无亮光。(三)重墨—这是对淡墨说的.它比浓墨水分更多些,比淡墨则又显出黑一些。(四)淡墨——水分加多,成了灰色的叫淡墨,(五)清墨,指的是透明,其实就是水墨的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各种墨色都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在书法艺术中,墨彩也越来越被书家们所器重,比之国画中的五彩,作为墨与白对比和变化的艺术,更具概括色调魅力,并成为当代书家进行艺

5、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在书法艺术中,黑是“加”的艺术,白是“减”的艺术。使这二者变化无穷的,就是墨。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马赫的《感觉的分析》时,读到了这样一段话来:“大家知道,有些民族,如中国人,整个来说虽然其艺术技巧是发达的,但是,却完全不能画出浓淡参差的颜色,或只能以有缺陷的方式画出这样的色彩。”则是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对于中国文化无知和误读!但我不能理解的是,在我们当代中国,竟然也有一些人像马赫一样,对中国书法之重视墨色表示出十分无知,则是莫大的遗憾!3墨分五色说的历史发展中国绘画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

6、非常重视墨色运用,如五代荆浩著《笔法记》提到“随类赋彩,自古有能。水墨韵章,兴我唐代”;并在他提出的品画的“六要”中,将“墨”独立出来予以品鉴。唐代以后,墨分五色更多地是谈论墨色的深浅,常常指焦、浓、重、淡、清。宋代以后多指墨分浓淡。而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这样的理解不免有些机械。墨分五色逐步由绘画延伸到书法创作中,得到很多书法家的亲睐。每位书法家独有的笔法和技巧能使水墨变化无穷。如:书法家刘墉喜用浓墨,王文治喜用淡墨,黄宾虹作画常用宿墨,吴昌硕写石鼓文喜用焦墨

7、,虚谷每每用破笔干擦,间或掺以混墨晕染,故其墨色独特。第二章历代书法用墨的现实考察及其原因分析第一节纸张材料的发展与墨色运用1简述纸张的起源和发展造纸术的发明,带动了笔、墨、砚的发展。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古纸,还有陕西西安、挟风及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麻纸是否属于纸,学者们为此争论不已。该纸质粗而有颗粒,称为麻纸。麻纸在宋前,一直是我国书写绘画的主要用纸。南朝时安徽歙县等地出产的一种银光纸,当时梁武帝的咏纸诗“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唐代对纸张要求相当高

8、,这时的纸品种和式样都基本形成,晚唐华美的“薛涛笺”屡获名公巨卿的褒赏,后李唐李氏父子的“澄心堂纸“驰誉海内。明清时期,机器造纸技术引入我国,宣纸的制作工艺日趋精湛。清代,宣纸作为主要书写材料,其产地众多。除玉版宣、罗纹纸、六吉纸、夹贡外,还有不少特制纸,如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2简述墨的起源和发展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墨在我国历史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