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景观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导则

ID:13292785

大小:80.62 KB

页数:83页

时间:2018-07-21

居住区环境景观导则_第1页
居住区环境景观导则_第2页
居住区环境景观导则_第3页
居住区环境景观导则_第4页
居住区环境景观导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居住区环境景观导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坚持社会性、坚持经济性、坚持生态原则、坚持地域性、坚持历史性2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总体环境2.1.1环境景观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2.1.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2.1.3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濒临城市河道的

2、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的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使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832.1.4住区环境的景观结构布局住区分类景观空间密度景观布局地形及竖向处理高层住区高采用立体景观和集中景观布局形式。高层住区的景观总体布局可适当图案化,既要满足居民在近处观赏的审美要求,又需注重居民在居室中向下俯视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多层次的地形塑造来增强绿视率多层住区中采用相对集中、多

3、层次的景观布局形式,保证集中景观空间合理的服务半径,尽可能满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心理取向的居民的群体景观要求,具体布局手法可根据住区规模及现有条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以营造出有自身特色的景观空间因地制宜,结合住区规划及现状条件适度地形处理底层住区低83采用较分散的景观布局,使住区景观尽可能接近每户居民,景观的散点布局可结合庭园塑造尺度适人的半围合景观地形塑造的规模不宜过大,以不影响底层住户的景观视野又可满足其私密度要求为宜综合住区不确定宜根据住区总体规划及建筑形式选用合理的布局形式适度地形处理2.2光环境2.2.1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

4、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蔽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2.2.2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放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2.2.3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832.3通风环境2.3.1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不宜

5、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做到疏密有致,通透开敞2.3.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适当增加水面面积,有利于调节通风量的强弱2.3.3户外活动场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有意识的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2.3.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2.4声环境2.4.1城市住区的白天噪音允许值宜小于等于45dB。靠近噪音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2.4.2住区环境设计中宜考虑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2.5温、湿度环境832.5.1温

6、度环境:环境景观配置对住区温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北方地区冬季要从保暖的角度考虑硬质景观设计;南方地区夏季要从降温的角度考虑软质景观设计2.5.2湿度环境:通过景观水量调节和植物呼吸作用,使住区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2.6嗅觉环境2.6.1住区内部应引进芬香类植物,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2.6.2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推广垃圾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2.7视觉环境2.7.1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如对景、衬景、框景等设置景观视廊都会产生特殊的视

7、觉效果,由此而提升环境的景观价值2.7.2要综合研究视觉景观的多种元素组合,达到色彩适人、质感亲切、比例恰当、尺度适宜、韵律优美的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效果832.8人文环境2.8.1应十分重视保护当地的文物古迹,并对保留建筑物妥善修缮,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2.8.2要重视对古物古树的保护,提倡就地保护,避免异地移植,也不提倡从居住区外大量移入名贵树种,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2.8.3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发扬优秀的民间习俗,从中提炼代表性设计元素,创造出新的景观场景,引导新的居住模式2.9建筑环境2.9.1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空间组合,建筑造型等

8、与整体景观环境的整合,并通过建筑自身形体的高低组合变化和与住宅内、外山水环境的结合,塑造具有个性特征和可识别性的住区整体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