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ID:13322906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2

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_第1页
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_第2页
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_第3页
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_第4页
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2-4、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操作技术——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样题:请回答针灸治疗高热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毫针操作。  1.治法: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2.主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3.操作:毫针泻法。大椎穴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一、偏头痛【治疗】  治法 疏泄肝胆,通经止痛。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 太冲 足临泣 外关 丰隆 头维 风池 率谷 角孙  操作 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诸穴均用泻法。    二、落枕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

2、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外劳宫 阿是穴 肩井 后溪 悬钟  配穴 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髎、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操作 毫针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拔罐法 在患侧项背部行闪罐法,应顺着肌肉走行进行拔罐。  (2)耳针法 选颈、颈椎、神门。毫针中等刺激,持续运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部。    三、中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

3、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操作 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中脏腑  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配穴 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 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4、;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2)电针法 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分钟。    四、哮喘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配穴 风寒者,加风门;风热者,加大

5、椎、曲池;痰热者,加丰隆;喘甚者,加天突。  操作 毫针泻法。风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络拔罐。  (2)虚证  治法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定喘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配穴 肺气虚者,加气海;肾气虚者,加阴谷、关元。  操作 定喘用刺络拔罐,余穴用毫针补法。可酌用灸法或拔火罐。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平喘、下屏尖、肺、神门、皮质下。每次取2~3穴,捻转法用中、强刺激,适用于哮喘发作期。    五、呕吐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6、。  主穴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配穴 寒吐者,加上脘、胃俞;热吐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食滞者,加梁门、天枢;痰饮者,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腹胀者,加天枢;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者,加公孙。  操作 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内关、中脘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虚寒者,可加用艾灸。呕吐发作时,可在内关穴行强刺激并持续运针1~3分钟。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胃、贲门、食道、交感、神门、脾、肝。每次以3~4穴,毫针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2)穴位注射法 选穴

7、参照基本治疗穴位,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六、泄泻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水分  配穴 寒湿者,加神阙;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  操作 毫针泻法。神阙用隔姜灸法。  2.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 选天枢、上巨虚。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法 选大肠、胃、脾、肝、肾、交感。每次以3~4穴,毫针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

8、不留行籽贴压。    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