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公文语言不杂糅、啰嗦

如何做到公文语言不杂糅、啰嗦

ID:13332756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2

如何做到公文语言不杂糅、啰嗦_第1页
如何做到公文语言不杂糅、啰嗦_第2页
如何做到公文语言不杂糅、啰嗦_第3页
如何做到公文语言不杂糅、啰嗦_第4页
如何做到公文语言不杂糅、啰嗦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做到公文语言不杂糅、啰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克服公文语言杂糅、啰嗦一、存在问题想必大家都听过这首诗,“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十分,杜鹃谢豹子规啼。”诗中的“一个”、“孤”、“独自”都是指一个人,“关门”、“闭户”、“掩柴扉”指同一个动作,“半夜”、“三更”、“子时”指同一个时间,“杜鹃”、“谢豹”、“子规”指同一种鸟。另一个版本中,“半夜三更子夜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妻子老婆堂客问,你是哪个何人谁?”“妻子”、“老婆”、“堂客”都指一个人,“哪个”、“何人”、“谁”指问同一个身份。因为几个方面的原因和一些习惯,导致我现在写材料时经常出现语言杂糅、啰嗦,一是小时候考试、写日记这些都要求达到多少字,存在凑字

2、数的情况;二是所有的考试作文都对字数有明确的要求,字数少了扣分严重。三是心理上存在一种认为字越多越好、材料越长越好的错误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材料的意思表达直截了当和准确,这个问题在写信息和会议纪要时体现得更突出。例:1、严厉查处违法使用地沟油的行为。二、避免公文语言杂糅啰嗦的重要性—6—公文有着较强的严肃性,表达不准确、语言杂糅等会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和效率,公文语言需要精炼、准确,一是尽可能精炼,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公文的准确性特征要求公文语言明确、直观、简练,反映的社会生活、工作动态以及据此确定的政策、措施,这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按照其本来面目如实表述,才能

3、准确反映,避免产生歧义或褒贬失当。三是公文语言简练,可心生严肃、计策的效果,境强其权威性。公文具有法定的效力和强制执行的约束力,它所表达的意图是需要有关组织、个人去遵循、执行、办理的,可以说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公文语言的语气多肯定、少模糊,多要求、少议论,说一不二。如汉高祖刘邦在夺政权后发布的《入关告谕》,只用了99个字就全面、准确地说明了自己的政策,其中著名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更是仅10字,但已树立起了新政权威严公正、取信于民的形象,可谓掷地有声,令人不敢不从。“百锻为字,千锻为句”,古人对用字非常讲究,写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4、,写小说动辄“闭门谢客,披阅十载”。还有我们熟悉的推敲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6—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一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用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点轻微的声响。静中有动,以声衬静。“推敲”从此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我认为在写材料时,我们的语言也要认真推敲,我们的材料也要经得起推敲。虽然我们做不到像《吕氏春秋

5、》一样一字千金,但全委会报告、党代会这些高规格的报告都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征求意见的高要求的材料,加强用字用词的锤炼,做到表达准确、到位对于提高材料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三、避免公文语言杂糅啰嗦怎样避免公文语言不杂糅、啰嗦呢,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等,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与大家共同学习一下。(一)精心选材1、去掉可有可无的空话。开门见山,直入主题。2、去掉与主题不相关的材料,调整与主题相关材料的详略。《文心雕龙》中说:“文以辨沽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该详细的应写得具体明白,该简略的一定要简略。3、—6—选取的材料、数据,要用最具代表性或者最

6、富特色的,比如全委会报告中总结十一五的成就,选取的数据是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说明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二)凝炼句子修改凝练句子,减缩句子结构,使句式简洁、通顺。1、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这两种句式能增强语言的表意功能,并且使人一看就明白,做到了文字简洁明白,干净利落。公文写作一般不用疑问句和感叹句。2、共用或者删除重复成分。把几个小句集中起来共用一个相同的主语和宾语,使语言更显集中,句式紧凑。3、减缩词语。通过意义概括、摘取字句、抽取相同字词

7、、删除多余成分等来减缩句子,尽量使用短句,不使用读起来咬口、用气多的长句。(三)推敲词语1、恰当运用古词语。用典引故,增强公文的分量和说服力。把古词语恰当运用到公文中,不仅使文章表达精练,而且还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古语词一两个字、几个字往往可以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这些特点正好切合了公文语体对语言词汇的要求。—6—近年来,领导在一些公开、重大、正式场合中的讲话,就很注意用典引故,使讲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时代感。2、适当运用网络词语及流行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