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案

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案

ID:13354438

大小:2.35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7-22

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案_第1页
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案_第2页
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案_第3页
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案_第4页
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X16连续梁顶推施工施工方案单位名称编制人审核人日期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2、工程重难点23、施工总体安排33.1、总体方案33.2、管理目标43.3、施工组织43.4、机械材料配置73.5、进度安排84、主要施工工艺104.1、工艺流程104.2、导梁及预埋件安装114.3、监控装置及安装124.4、顶推装置及安装134.5、安装纵向连接224.6、试顶推与正式顶推234.7、落梁305、施工安全防护措施316、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表327、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327.1、安全目标

2、327.2、安全保证体系337.3、安全管理职责337.4、安全管理措施357.5、确保营业线安全的保证措施367.6、安全管理制度418、质量保证措施428.1、施工质量目标428.2、质量保证措施429、环境保护措施439.1、施工环保目标439.2、环境保护措施4310、文明施工4410.1、文明施工的目标4410.2、文明施工措施4411、顶推施工应急预案4411.1、目的4511.2、组织机构4511.3、应急准备及演练4511.4、应急响应4611.5、应急措施4611.6、应急通讯及物资4811.7、应急结束5

3、111.8、善后工作51石济铁路五里堂特大桥跨胶济客专7X16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a、铁道部现行相关的施工规范、指南、验标及安全规程等有关文件;b、《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b、《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铁运(2011)63号;c、《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d、《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济铁总发(2010)326号;e、《济南铁路局建设项目营业线施工方案审查办法》——建技函(2010)70号;f、《上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施工应急预

4、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g、相关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h、总体施工组织安排及现场勘察报告;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石济客专济南枢纽工程五里堂右线特大桥(单线)7-1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位于R=1300m的圆曲线上,坡度为-24.1‰。此箱梁斜跨既有胶济客专上下行,在DK445+560.93处与胶济客运专线右线相交,大里程右角为170°15′。跨越胶济客专上下行铁路部分377#-382#墩采用钢混结合框架墩,墩顶设置钢横梁;376、383#墩为普通墩,混凝土实体墩结构。桥梁跨度为(15.95+5×16.

5、6+15.95)m,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55m,连续梁全长116.2m,全桥采用等高截面,梁高1.6m,截面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形式,箱梁顶宽7.2m,底宽3.33m。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和中支点附近外均为0.3m,腹板为斜腹板,厚度0.4~0.7m,按折线变化;底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和中支点附近外均为0.3m。全桥在端支点和中支点处共设置8个横隔板。隔板厚度:端支点处1.2m,中支点处1.6m。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箱梁两侧腹板与顶板相交处外侧均采用圆弧倒角过渡。连续梁本体混凝土方量546m3,重量约1400吨,桥面附属

6、混凝土188.6m3,约重490吨。连续梁采用旁位一次性支架现浇,顶推就位,顶程149.46m。51平面图纵断面2.2、工程重难点a、导梁设计较为复杂,导梁长度、重量、刚度将影响顶推过程中各墩的支反力及水平顶推力,对混凝土梁体的应力影响大。导梁不能单独设计,必须与混凝土梁一起构成多跨连续梁,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才可以确定导梁的构件设计情况。考虑到混凝土梁体截面沿纵桥向是变化的,导梁为钢桁架结构,因此受力复杂,传统的手动计算已经无法满足本案的计算要求。必须采用空间计算软件进行受力分析。此外,顶推过程复杂,计算时确定的计算模型极易

7、与实际偏离,因此理论分析时要充分考虑现场的作业过程,尽可能使计算与实际吻合。现场作业要在理论计算的指导下进行,一旦现场脱离计算,结果变得不可控,风险随之而来。因此导梁设计与顶推作业必须紧密结合起来。b、顶推过程中主梁经过临时墩、永久墩、门式墩时要求相邻墩位沉降量差不超过4mm,控制难度大。首先,临时墩、永久墩、门式墩的刚度是各不相同的,在混凝土梁自重的作用下变形量是不一样的;其次,混凝土梁在浇筑时梁底面是无法保证绝对平整的,一般能够控制在2cm范围内就很好了;再次,顶推过程中,随道混凝土梁前移,各墩支反力不停变化等,造成施工

8、控制难度很大。c、顶推前移时要求水平千斤顶同步伸出,梁体起升时要求竖向千斤顶同步将梁顶起,否则会造成梁体局部应力过大产生对梁体破坏,同步控制难度大,以往采用吹哨子等指挥手段,期望获得同步效果,由于工人反应快慢有差异,在压力大时容易出错等原因,很难保证竖向千斤顶的“同起同落”,水平千斤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