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6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ID:13363665

大小:21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2

2016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16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16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16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16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浦东新区2016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20151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风劲角弓鸣,。(《观猎》)2.,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4.,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5.青山绿水,。(《天净沙·秋》)(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

2、,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6.“梁州”和“天山”都代指。(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觅封侯”写出了词人当年建功立业的抱负。B.“尘暗旧貂裘”流露出词人消极颓丧的情绪。C.“胡未灭”三句写出词人悲愤、不甘等复杂感情。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8—9题(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3、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8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8.完成下列基础题。(5分)(1)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乙文选自《》一文。(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

4、姓之乐为乐。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已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闲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推⑤之,乃昔时盗牛者也。【注】①宥:原谅,赦罪。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③

5、端:古布帛长度名。④闲(jiàn)年:隔年。⑤推:推举,褒奖。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盗者自言改过()(2)幸无使王烈闻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12.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2分)→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受人敬13.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4分)A.要充分相信别人。B.知耻恶者能从善。C.要勇于改正错误。D.行善意在图回报。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8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灶头画①灶头画是民间艺人用水彩、

6、水粉等颜料绘制在农家柴火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花边纹样,又称“灶画”、“灶壁画”。灶头图②据资料记载,灶头画大约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距今将近1500年了。在江南农村,“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③灶头画主要绘制在灶身、烟箱、灶山、灶帽上。灶头画相传与供奉、祭祀灶神有联系,一般以吉祥喜庆为主题,主要有神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植物等题材,常见的图案有“迎财神”、“拜灶君”、“松鹤延龄”、“鲤鱼跳龙门”。民间艺人依灶而画,适形造型,随笔运行,一气呵成,不讲究所绘景物的造型是否准确,只求大红大绿、大吉大利,以寄托主人对

7、美好生活的向往。④灶头画结构主次分明。主体画面有单幅和多幅之分,单幅灶画构图完整,造型简单;多幅画面组合时,大小有别,错落有致,图文并茂。灶头画的花边纹样也很有特点,它既是单幅的边饰,又是多幅画面组合的通联图案,尤其是通过各种回纹式的、水波式的、竹节式的装饰,将不同内容的画面衬托得鲜艳夺目,一眼望去像是多景式集中展示的壁画。⑤灶头画()有特殊的文化表征,()有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⑥在颜料调制上,灶头画大多使用水粉或水彩,基本色为红、黄、蓝三原色。为使颜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嘉兴民间艺人摸索出一种特殊的颜料调制方法,

8、即在各色颜料中掺入白酒进行调制。作画时颜料因酒精的挥发,很快渗入石灰灶壁。这种在水粉或水彩中调入白酒的技法,已广泛运用于灶头绘画中。⑦在绘画技法上,灶头画通常采用湿壁作画,就是在灶壁石灰尚未全干的时候开始作画。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图画、纹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