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

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

ID:13364376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2

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_第1页
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_第2页
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_第3页
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_第4页
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杨鹿村,男,河南鹿邑县,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冯春阳,男,河南郑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史。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空间的扩张对周边农业用地的大量占用,使得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即我们常讲的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群体。在征地过程中丧失土地的农民,由于获得的补偿和社会保障是十分有限,使得他们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我国农村土地征用

2、补偿制度虽几经修改,但只是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仍存在诸多缺陷,引发不少的社会矛盾。在我国集中精力解决三农问题之际,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探讨由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征地制度;失地农民;补偿;保障  引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强。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斯密甚至把土地视作产生价值的唯一源泉。这表明,土地本身具有经济功能,农民可以通过它进行生产,创造经济价值,获得经济收入。土地也是具有保障功能,不仅为农民提供日常基本的生活保障,

3、而且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从农业用地到非农业用地这个过程中,失地农民并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而是使用者的身份,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本身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农业用地首先还是政府去使用的,所以政府就会以很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得到土地,这样使农民的手里土地越来越少,政府就会从中获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很长时间以来,各个地方这种现象总是出现,不仅造成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且还对我们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很大影响,如果这样下去一定会激发很激烈的社会矛盾。对于这种情况,国家提出了从根本上去防止和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到威

4、胁的手段,从立法的角度,从法律上去规范保护土地的重要性。依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加大对征地程序的规范以及在征地过程中权益保护,使农民在农村生活中活的有尊严。  一、我国目前的征地制度对农民基本权益损害的原因  (一)土地征用的范围不明确,征地程序缺乏监督  我国的土地征用的程序和标准都比较宽泛而且笼统,不能从具体的法律的条文去具体规定,造成我国的地方政府征用土地时,随意性很大不能依法去征用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将土地征用分为农业用地以及非农用地之分。目前,我国实际土地征用如交通、水利、国防、文教卫生、国家机关等公共公益事业单位所需

5、用地而进行的土地征用才真正体现集体利益目的征用,而另一方面的征用时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去征用的,目前存在的许多地方出现征地过程的相互混淆,没有认真按照具体的土地使用方案和具体的土地规划去执行,地方政府为了满足所谓的集体利益,用强制的手段去强行征收,没有做到征用过程中程序的透明,从而导致土地征用的到处泛滥,从而引发激烈矛盾。  目前在征地过程中,政府担任中间人的角色,从农民手中得到土地,转手卖给地产商,为了地方利益发展和自己政绩的提高,不惜牺牲农民的基本利益。为此,必须合理公正地提出土地征用的法律程序,即逐步实现征地过程中的

6、透明程度,依法进行监督,制定合理的法律程序,规定征地范围标准的条目,做到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土地征用过程中补偿标准过低  在征地补偿政策的运用过程中,根据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和国家有关统计显示,土地收益分配中,农民只得5%-10%,村一级得25%-30%,政府及部门得60%-70%,可见补偿标准显然是偏低的,从这样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在征地过程中的补偿是远远不够的。同现行的补偿标准与一些失地农民的纯收益相比,补偿标准低,甚至低于失地农民的纯收益。同时,还体现在征地补偿费远低于土地的出让收益、土地的真实市场价格以及

7、城市居民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的土地真正不能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评估,只是按照一般的甚至低于市场价格去出售,地方政府没有一个合理的补偿标准,没有考虑到失地农民的长远发展。总之,现有的补偿,无法做到对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发展做到有效的保障。  (三)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从我国农村开始实施包产到户以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和扩大,我国农村的农业用地的比例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非农业用地的比例加大,从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出现很大的漏洞,基本上的补偿只是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没有从根本

8、上去保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还有农民失去土地后虽然获得短暂的生活补助但是对于补助用完以后,基本上生活困难,难以得到保障。而且失地农民没有后续的经济来源,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只能靠政府补助然而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