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

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

ID:13403059

大小:3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2

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_第1页
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_第2页
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_第3页
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_第4页
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  摘要: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强调经济主体总是追求其目标价值的最大化,且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可以是利己或利他的。据此,本文从道德选择视角,建立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模型,将参与者行为动机的利己或利他程度表示为一个极性百分数,以使其具有较宽泛的选择域,然后探讨了不同极性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相应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将该模型应用于企业经理激励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鉴于经理需求特征、极性类型和风险态度的综合性激励对策。  关键词:理性人道德选择极性道德风险激励机制  随着现

2、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企业内部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关系逐渐演变为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理往往由于利益目标不一致而产生冲突,当冲突发生时,经理很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隐蔽信息与行动损害股东的利益,于是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代理理论假设委托人与代理人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该假设一般并不考虑和区分主体的利己或者利他动机。然而,代理人关于利己或者利他程度的道德选择是产生道德风险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他签约后对于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的取舍。因此,需要将道德选择引入到委托代理理论中,从而

3、使企业经理的激励问题研究更接近于现实和更具有指导意义。  一、理性人假设  亚当·斯密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从人的经济行为具有利己性出发指出,每个人从事经济活动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和动机;19世纪50至70年代经济学的边际革命把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作为消费行为分析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帕累托提出了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个人目标的“经济人”概念作为经济分析的假设前提。20世纪20年代以后,自私人意义上的经济人假设持续受到指责,因为人并不是完全自私的,还有利他的一面。为此,经济

4、人假设逐渐演化为理性人假设。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实际上涉及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人的行为动机,假设个人的行为动机是追求自身目标值的最大化;二是行为方式,假设个人总是倾向于采取最能实现自己动机的行为方式;三是行为动机、行为方式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  个人的行为动机或者目标可具有多样性与层次性,正如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而且行为动机不仅可以是利己的,还可以是利他的。此外,根据有限理性理论,由于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并且拥有的信息和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个人在做决策时很可能并不了解最优的目标值究竟是多少,也不了解

5、实现目标值的最佳行为方式是什么,而只能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因此,行为结果不一定是最优化的。  二、道德选择  1.道德选择的含义与极性表达  “道德选择”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道德很难定义,但道德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同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而且“道德选择”一般与“善恶”有关。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选择的原则是中道,过度与不及都是恶的表现,唯有适度或适中才是善。”;美国社会哲学家、精神分析家弗洛姆认为“道德选择是在指向善的行动与指向恶的行动之间的具体行为。”其中“善”可理解为通

6、过增益他人或集体的利益来服务他人,“恶”可理解为通过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来服务自我。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把“道德选择”看做是服务他人与服务自我之间的选择。  “极性”除了指物体在相反部位或方向表现出相反的固有性质或力量外,一般还可以指对特定事物的方向或吸引力(如倾斜、感觉或思想),以及向特定方向的倾向或趋势。那么在“道德选择”中,我们可以把服务自我倾向与服务他人倾向分别看做两种极性,并可用百分数来表示这两种极性的程度:  (1)  式中s和o分别代表个人动机中服务自我和服务他人的极性程度,Ps和Po分别代表服务

7、自我和服务他人的百分数。由Ps与Po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  (2)  显然,两种极性的表达方式可以相互转化,比如0%服务他人等价于100%服务自我。为了方便讨论,我们采用服务他人百分数即Po这种极性表达形式。  2.道德选择框架  首先,“道德选择”是基于选择的,并假设个人可以自由地决定他的动机和行为。它既不要求每个参与者最大化个人利益,也不要求仅仅为他人利益服务,它仅把决策留给参与者,并检验这些决策带来的结果。  其次,“道德选择”具体指个人对于服务自我或者服务他人程度的选择,并可用极性百分数来表示,而且,

8、根据极性百分数的差异可把参与者划分为不同极性类型,如利己型(趋向0%),代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互惠型(趋向50%),代表追求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利他型(趋向100%),代表追求他人利益最大化;以及其他不同极性程度的类型。每个类型可用来分析一对一的个体关系,也可用来分析个体对集体的关系,或者集体对集体的关系。在引入集体概念后,集体必须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在委托代理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