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间湖区植被的影响

研究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间湖区植被的影响

ID:13454871

大小:10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2

研究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间湖区植被的影响_第1页
研究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间湖区植被的影响_第2页
研究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间湖区植被的影响_第3页
研究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间湖区植被的影响_第4页
研究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间湖区植被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间湖区植被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研究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间湖区植被的影响  在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的尾间湖通常是绿洲边缘阻止风沙侵袭的天然屏障,其生态水文效应普遍表现为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天然降水为特征的植被水分关系。伴随内陆河流域上、中游大量使用地表水,加剧了下游的用水矛盾。而下游过度开发地下水,造成植被衰退、沙丘活化,己严重影响了荒漠绿洲的生态稳定性。为了恢复荒漠、绿洲边缘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生态系统,向下游河道进行生态输水来补充植被生长缺失的水分,是许多内陆河如塔里木河、黑河等河流植被恢复采取的应急措施。研究表明,生态输水对内陆河生态恢复效果明显,说明了荒漠植被与水分的相互依存关系,即水分行为对植被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青

2、土湖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石羊河流域尾间湖,属民勤湖区一部分。有史料记载清朝时青土湖湖面大约“东西三、四十里,南北六、七十里”。19世纪末,由于大西河一次特大洪水在旧湖滩洼地汇集,再次形成民勤绿洲边缘最晚出现的最大湖泊--青土湖。至建国初期,湖滩尚有部分积水,1953年干涸,特别是修建红崖山水库阻断下游河道的来水,青土湖开始进一步退化、萎缩,原来发育的湿生盐生植被逐渐衰退,青土湖西北向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进入青土湖,在强风的作用下与湖积沙一起形成大面积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使湖区西北向的巴丹吉林和东南向的腾格里沙漠在青土湖连在一起,流沙进一步前移埋压湖区绿洲,风沙灾害愈来愈频繁,生态环境更加

3、脆弱。因此,2010年10月人工输水措施正式实行,到2012年连续3年的下泄生态水量分别为1290万m³,2160万m³,3000万m³、分别形成3k㎡,10k㎡,15k㎡的水域面积。伴随人工输水后地下水和土壤水环境的改变,输水对内陆河下游生境是有益还是有弊,原有的天然植被在水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响应,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Di-ml。而石羊河的尾间青土湖地处我国东亚季风的边缘,具有其生态脆弱性和气候敏感性,研究其水文变化及其对植被格局的影响,对于恢复整个民勤绿洲退化防护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1材料与研究方法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甘肃民勤

4、县城东北70km处,地理位置为N:39006'21”E:103037'22”,该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年均气温8.8℃,,10℃的积温30360C,无霜期162d,年日照时数3189h;年均降水量110mm蒸发量2640mm,是降水量的24倍[00,干燥度5.15;地带性土壤为灰棕漠土,非地带性土壤为草甸沼泽土和风沙土主要植物白刺(Nitrariataugtorum)、梭梭(Haloxylouammodeudrou),怪柳(Tamarixramosissima)、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黑果构祀(场c

5、iumru-theuicum)、猪毛菜(Salsolacolliua)等。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2012年9月底人工输水3年后,对输水区植被进行调查,包括白刺灌丛、盐爪爪群落、芦苇群落、人工梭梭林群落和怪柳群落。调查方法,从绿洲边缘到青土湖底,分别选取T1,T2两条样带18个样点,每两个样点间隔500m,每个样点横向以10m间距分别选取3个样方作为重复。灌木样方10mx10m,分别记录灌木种类、数量、株高、冠幅,同时在每个灌木样方内沿对角线设置3个1mx1m的草本样方,调查草本的种类、个体数、盖度、高度。同时以水面为中心向外围东北向、东向、东南向、南向和西向分别设置样带,每隔500m设

6、置植被调查样方,共设样方39个,调查植物种类、盖度、个体数量等指标。土壤有机质采用高锰酸钾外加热法,土壤全氮采用凯式法,pH值由酸度计测定,速效磷由分光光度计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生态输水前后青土湖植被组成和分布  生态输水前后植物分布,输水前共9种植物,主要以盐生和沙旱生植物为主,种类少,结构简单,湿生植被只有芦苇生长,长势差。输水后植物种数达到14种,增加的物种主要是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输水后土壤中积聚的盐分在淋溶作用下下移,沙篙、红砂等一些典型沙生植物能够繁衍生长,但随着土壤水分强烈蒸发,盐分在地表积聚,典型沙生植物能否继续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  2.2生态输水后湖区典型植

7、被白刺群落的特征变化  2.2.1生态输水后白刺群落的植被特征变化  从人工输水区和未输水区白刺群落植被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未输水区白刺群落内伴生植物种只有5种,伴生植物两种耐盐灌木呈衰退状态,3种草本,其中芦苇处于衰退状态,说明地下水位超出了草甸发育的临界地下水位。而白刺在未输水区正常生长,说明白刺处于1~5m的生态地下水位。输水以后,白刺群落伴生植物增加到8种,说明输水对地表积聚的大量盐分淋洗,导致地表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