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地震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ID:13465162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地震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_第1页
地震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_第2页
地震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_第3页
地震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震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摘要:地震是地球表层(地壳)的快速振动,是指地壳某个部位的岩层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根据其产生原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有由于地下深处岩层破裂、错动所造成的构造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火山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陷落地震,地下核爆炸、爆破等人为活动引起的人工地震,在石油开采等深井中注水、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神农百草膏引起的诱发地震。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办法。其防治措施主要有3种:震前防御、震中自救、震后互救。关键词:地壳地震机理震前震中震后防治 

2、一、地震发生的机理  (1)构造地震发生的机理主要有:地球内部分层和构造运动(或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分层主要是依据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地震波速度或速度梯度急剧变化的水平面(称为不连续面)是地球内部分层的界面。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次一级不连续面进一步把地幔分为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把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层、内核。各层的物质组成和状态的不同,为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称为构造运动或地壳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

3、消亡;形成海沟和山脉;引起岩石产状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并导致构造地震。关于构造运动的理论有如下几个:  1›地壳均衡理论  2›大陆漂移说  3›海底扩张说  4›板块构造学说(2)火山地震发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可产生在火山喷发的前夕,亦可在火山喷发的同时。其特点是震源常限于火山活动地带,一般深度不超过10公里的浅源地震,震级较大,多属于没有主震的地震群型,影响范围小。筋络速通火山地震一般较小,为数不多,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通常发生在板块的生长边界。火山

4、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全球最大的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带。火山地震形成的原因据地质专家估计,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距离。这个速度虽然很小,但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海陆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两个板块逐渐分离时,在分离处即可出现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就是在两块大板块发生分离时形成的。当两个大板块碰撞挤压时,就可出现高山、高原,喜马拉雅山就是三千多万年前由南面的印度洋板块和北面的亚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地震、火山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因地层构造发生变化,能量迅速释放而形成。有时还会出

5、现另一种情况:当两个坚硬的板块发生碰撞时,接触部分的岩层还没来得及发生弯曲变形,其中有一个板块已经深深地插入另一个板块的底部。由于碰撞的力量很大,插入部位很深,以至把原来板块上的老岩层一直带到高温地幔中,最后被熔化了。而在板块向地壳深处插入的部位,即形成了很深的海沟。西太平洋海底的一些大海沟就是这样形成的。(3)陷落地震发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并逐渐扩大,或由于地下开采形成了巨大的空洞,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地震能量主要来自重力作用。陷落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或其他岩溶岩石地区,由于地下

6、溶洞不断扩大,洞顶崩塌,引起震动。矿洞塌陷或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亦可导致这类地震发生。这类地震为数很少,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虽距地表较浅,但危害性较小。震级都很小。矿区陷落地震最大可达5级左右,我国曾发生过4级的陷落地震。虽然陷落地震的震源浅,但对矿井上部和下部少林活络膏仍会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并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应引起人们注意。(4)人工地震是人为的在地下埋炸药或是使用震源车引起在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然后在地面布检波器.这通常用来研究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或是石油公司,建筑施工,公路铁路施工等用来勘察地下构造是否有油或是对地基的影响所做.(原理就是

7、地震波在地下遇到地球内部介质突变点就会被反射上来,记录了从震源激发地震波,到检波器收到反射波的时间,通过实验得到的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的速度,就可确定反射点的深度,这样把地下结构造影出来).二、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要是人们能够准确预报地震,将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但是现在这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注意观察这些异常,结合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8、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97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