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产量含水率变化分析

油井产量含水率变化分析

ID:13475174

大小:583.0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7-22

油井产量含水率变化分析_第1页
油井产量含水率变化分析_第2页
油井产量含水率变化分析_第3页
油井产量含水率变化分析_第4页
油井产量含水率变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油井产量含水率变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1前言11.1论文的目的和意义11.2国内外现状21.3主要研究内容31.4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42产量递减分析的方法52.1产量递减简介52.2产量递减曲线介绍62.3Arps递减曲线82.4指数递减113含水规律研究的方法133.1油田含水率变化简介133.2含水规律研究的方法回顾143.3含水规律研究的方法的选择173.4含水上升率184LC105井产量递减分析194.1井产量简况194.22008年产量变化及预测204.3综合年产量变化及预测224.4产量变化原因265LC105井含水率特征分析

2、305.1含水概况305.2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315.3含水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335.4含水上升率345.5水驱地质储量采收率预测356LC105井其他生产特征376.1油压特征分析376.2油嘴尺寸特征分析386.3泵深变化特征分析39结论40符号说明41谢辞42参考文献43411前言1.1论文的目的和意义油气田和油气井的产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油气开采进程或者开发措施的实施过程不断变化的。随着油气藏开发的进行,油井的产量变化将经历三个阶段:产量上升期、产量稳定期、产量递减期[1]。产量变化

3、的三个阶段中,上产期的时间一半都比较短,中—小型油气田一般在2~3年,大—中型油田一般在3~5年。上产期一般只能采出可采地质储量的5%~10%左右。稳产期比上产期的时间要长一些,中—小型油气田一般在2~5年,大—中型油田一般在5~10年,而特大型油田稳产期可以达到10年以上。稳产期可以采出可采地质储量的40%~50%左右[1]。大量的实践表明,一半左右的可采地质储量都是在产量递减期被开采出来的。递减期内不仅采出的油气量大,而且持续的时间长,递减规律十分复杂,因此研究产量的递减规律对于做好油气田动态预测和油气生产

4、规划工作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只要了解了油气田的产量递减规律后,我们才能针对性的制定出减缓产量递减的措施,从而提高油气的采收率。一些油田天然能量充足,采用衰竭式开采。但是为了提高驱替效率和油井产能,许多油田都采用了注水开发的技术。无论是注水开发油田还是衰竭式开采油田,在油井生产一段时间以后都必将见水,而且含水率会不断上升。油井产水,会给油井生产带来一定的麻烦,并降低了油井的产油能力,但是产水是无法避免的问题。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出油田含水率变化的规律,然后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减缓含水率上升的措施,从而稳定油井产量,

5、延迟见水时间,最终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层能量衰竭和油井见水后降低了驱替效率。而含水率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边、底水的影响和注水开发。所以认识清楚油井产量和含水率变化的规律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以及后续的增产、增注等措施的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41LC105井从1999年投产以来,经过近9年的生产,已经进入了产量递减期和含水上升期。所以对于它的递减规律、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已经迫在眉睫。通过研究油井的递减规律和含水规律,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保产降水措施。从

6、而实现在经济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原油产值,以便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油气藏开发原则。油气井生产规律的研究能为油气藏的投入、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并提供可行性判断依据。对个人而言,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需要弄清楚影响油井生产特征的主要因素和分析方法。在分析油井生产特征的过程中要求掌握其分析过程的内容、步骤、方法、要求等各方面知识。本课题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也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并能迅速地投入到有油田开发工作中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1.2国内外现状由于经验分析方法简便、实用,所以也是现在

7、应用最广泛,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油田生产动态资料;发现其中规律性,给出表达这些规律的经验公式,然后运用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预测未来的生产动态。经验性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量递减分析和水驱特征曲线分析。1.2.1产量递减研究现状描述递减规律的曲线方法非常的多,其中包括卡彼托夫曲线、Matthews和Leflcovits递减曲线、Joshi递减曲线、Logistic和Gomperts递减曲线、Weible递减曲线、Arps递减曲线等,但是因为Arps递减曲线既有产量递减公式,又有累计产量解析

8、式,因此使用方便递减类型清楚,得到广泛应用[2]。Arps递减曲线是J.J.Arps在1944年建立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它的三种典型的递减模式(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双曲递减),其中指数递减的递减速度最快,调和递减的速度最慢,双曲递减介于其中。后来以它为基础,俞启泰将递减指数n的取值范围从0到1,扩展到﹣∞到+∞,定义了广义Arps递减曲线,扩大了Arps递减曲线的应用范围,使它具有广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