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进行了综述

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进行了综述

ID:13507869

大小:26.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23

上传者:U-4648
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进行了综述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进行了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中铬的吸附解吸机理包括非专性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性吸附以及物理表面吸附,分别对pH、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组分(土壤矿物和有机质)、竞争离子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对铬吸附解吸的影响作了论述。文章进一步描述了土壤中铬吸附解吸的数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一级动力学模型、金属-腐殖酸模型(one-sitemode中国土壤学会主办或合作主办期刊  我会一贯注重学术信息交流。学会成立之初就筹备出版《土壤通讯》,并于1947年正式出刊,旨在交流各地会员活动信息、促进学科发展。至今学会主办和合作主办了《土壤学报》、《土壤通报》、《PEDOSPHERE》和《水土保持学报》4种学术刊物,影响广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土壤学报》创刊于1948年,当时称《中国土壤学会会志》,自1948-1950年会志共出版4期,发表论文23篇。1952年更名为《土壤学报》。在1956年前为半年刊,自1957年后改为季刊,2002年又改成双月刊。更名至2005年共计出版41卷157期,发表论文2282篇。2005年,来稿量约600篇,稿件录用率35%左右,发表周期约14个月,年发行量6600册。其中1966年7月至1978年7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停刊12年。1992年获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1995年、1999年在江苏省期刊评选中荣获“江苏优秀期刊奖”;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评比中,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入选“江苏期刊方阵”,并在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比中获优秀期刊奖,在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2004年入选“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十佳期刊奖”称号;2003-2005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根据最新的统计分析,2005年《土壤学报》总被引频次2566,影响因子1.977,他引总引比0.914,引用刊数367,基金论文比0.975。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农学类期刊中处于前列。  2.《土壤通报》创刊于1947年,当时刊名为《土壤通讯》,以介绍各地会员的动态为主。自1947-1957年的10年中,共出版17期。1957年更名为《土壤通报》,并为正式出版刊物(为双月刊)。更名至2005年共计出版了36卷221期,发表论文3902篇,其中1966年9月至1978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停刊12年。2000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6年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期刊等级评审中,被定为一级期刊。影响因子上升较快,总被引频次1311次,影响因子上升至0.761,居农业基础科学类期刊的前列。2006年来,《土壤通报》具有以下特点:  缩短时滞:2006年较2005年增加30多篇,投稿到刊出所需时间由2005年的15个月,减少到14个月左右。   稿源充足:2006年收到稿件数量估计可达500篇,稿件来源更为广泛,综合性大学和资源、环境方面的科研单位来稿数量明显增加。  论文内容拓展: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土壤科学研究领域拓展、内容不断丰富。就“土壤学”本身而言,城市土壤、草坪花卉土壤、特种作物土壤、烟草土壤、茶园土壤、保护地土壤等方面内容都有研究报导。  3.《土壤学译报》创刊于1955年,主要是为了介绍前苏联的土壤科学研究动态。前后共计出版15期,发表论文174篇,文摘322篇。1963年经中国国外科学技术文献编译委员会通过江苏省科委,组织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南京农学院、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联合成立《土壤译丛》编委会,负责《土壤译丛》编辑事宜,《土壤译报》因此而停刊。    4.《PEDOSPHERE》1991年创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土壤学会主办的唯一SCI源刊,是我们全中国土壤学工作者自己的SCI期刊,其成为国际同类名刊的发展目标也是全中国土壤学专家学者的共同愿望。该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与环境、生态、农学、林学、生物学、地学等有关的土壤科学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该刊美、英、法、澳、加、日等国外稿件约占30%,稿件由著名外国专家占2/3共五十多位高级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和众多特邀国内外有关高级专家严格把关,英文由特聘美国专家把关,各方面质量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2003年第一期起被全球公认最具权威性的美国SCI有关数据库收录,成为中国土壤学科唯一的SCI来源期刊。从2004年起,《PEDOSPHERE》(土壤圈)改为由中国土壤学会、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2005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实际刊出容量提高2.5倍。2006年第1期起改由Elsevier和科学出版社共同出版,全球发行,全文电子版在ScienceDirect上发布,大大地推进了《PEDOSPHERE》的国际化进程。据今年6月美国ISI发布的最新SCI来源期刊2005年度的统计数据,2005年度《PEDOSPHERE》影响因子达1.817,在农业-土壤科学类全球共29种SCI源刊中排名第四。万方数据报告,2005年度影响因子由2004年的1.714提高到2.930;总被引频次由2004年的411提高到686;他引总引比由2004年的0.55提高到0.66。  5.《水土保持学报》 自2005年起,由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联合主办。该刊是我国水土保持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200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的称号。2005年影响因子为1.709,在全国排名第12,在陕西省排名第一,在全国水土保持类期刊中排名第一;2005年被引频次为1245,在全国9000多个刊物中排名第69,在全国近100种农林类期刊中排名第1;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2006年保质保量、按时按期圆满完成了《水土保持学报》1-4期的编辑、出版、发行任务,文章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也有较大提高;稿源比2005年增长近20%,开展了网上审稿,加快了审稿周期;再次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科学出版基金5万元的资助。   6.《干旱区研究》自2008年起,由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共同联合主办。本刊宗旨以反映我国干旱区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内容。探索和揭示我国干旱区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学、生物学与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