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

ID:13531070

大小:1.5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3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_第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单元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师用书北师大版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考点1

2、“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古代中国科技成就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1.内容: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2.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使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①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②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4)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

3、思想解放的进程。[易误辨析]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易误点(1)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传统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蔡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西汉时已出现纸,蔡伦是改进造纸术。二、数学成就——十进位值制和珠算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20(1)含义: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关键,一是逢十进一,再是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2)影响: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2.珠

4、算(1)依据:十进位值制。(2)发展历程①至迟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珠算盘。②北宋时,穿档定珠算盘普遍应用。③明代,随着商业发展的需要,珠算盘的运用更加广泛。④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所有运算全部使用珠算盘。(3)外传: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欧洲。[概念阐释]       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2)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3)运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计算。3.天文历法——简仪和《授时历》(1)天文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②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发明了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浑仪。③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革浑仪,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

5、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简仪”。(2)历法:以郭守敬为代表的元代天文学家,编制出《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4.《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书籍作者(朝代)内容《齐民要术》贾思勰(南北朝)涉及农作物的栽培、家畜的饲养、主副食的加工制造等,阐述了因时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注意反映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概念阐释]       “三、二、一”概括古代科技20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史料一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

6、国科技的故事》1266年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79年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1281年①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史料二 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②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

7、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③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实用特点①“历法”“敬授民时”→科技为农业服务,具有重视实践、实用的特点史料二:中国古代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②公元1—1500年,占62%、71%、57%→长期领先于世界③公元1501—1840年,占4%→远远落后于世界[学会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试分析其原因。提示: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20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

8、与合法性;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2)史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变化: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渐衰落)。 史论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古代科技的特点①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③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④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2)未能发展成为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