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ID:13531092

大小:3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3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所有主观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事实与解释李德顺给你一种似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打着科学或哲学的旗号,加以似是而非的解释,借以诱人上当受骗,这正是众多骗术的常见伎俩。我们要想识而破之,不入其圈套,就要保持头脑清醒,特别要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哲学层次上

2、的素养。首先,应当注意“事实”究竟是什么,这里大有讲究。比如魔术师在台上,可以当着大家的面把一个人分成几段,移来移去。这里的事实是什么?是一个活人真的被肢解了吗?当然不是。——魔术师是绝不会承认这一点的。成功的魔术所造成的事实,仅仅是“使观众产生了一个人被肢解了的视觉心理印象”这个事实,并不是真正杀人并使他复活那个事实。“心理事实”也是事实,但“此事实非彼事实”,不可混淆。相反,假如有人用魔术师同样的办法,却宣布说:“我有神通,能够把一个人肢解,然后再让他复原。”那么这人一定是个骗子。因为他标榜的是虚幻和假象,不是事实。然而,许多受骗者却分不

3、清这里的两种事实,从而导致真假不辩。比如,有人通过某种表演,宣称“把水变成了油”,你不去考察水分子是否变成了油分子,只看有燃烧发生,就信以为真,那就是没有抓住真正的事实。因为“眼见(心理)之实”并不一定是“自在之实”。其次,是要抓住“解释”,弄清它的根据。解释不等于事实,一种“解释?同它所解释的那个“事实”之间,是否真的有联系,究竟有怎样的联系,解释可以有多种多样,怎见得就是你说的那个原因和道理?因为事情常常是这样的:即使事实本身确凿无疑,面对一个同样的事实,人们之间也会有彼此不同的解释,在科学上有时也是如此。既然这样,那么在各种各样可能的解

4、释中,我何以要相信你的解释?也就是说,弄清一个解释体系同它所解释的基本事实之间是怎样联系的,非常重要。否则“听风就是雨”,见到一点事实就轻信一套解释,就很容易落入圈套。比如,骗子们常常先给你一个看来无可否认或无法验证的“事实”,比如他那一套“在别人那里或别处如何如何有效”之类,然后向你灌输一套他编造出来的“解释”,其实不过是用以转移注意力,让人忘记从事实本身去找证据。特别是当人们对具体的事例(“事实”)缺少足够知识,很需要解释而自己又不能解释的时候,这种手法就很容易奏效。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受骗者虽然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在看和听,但实际上却是用人

5、家给你的思路在思考了——也就是说,受骗者的感官还是自己的,而头脑却被换掉了。欺诈的妙用,常在于此。与之相反,正派人的正派做法,是对自己的“解释”高度负责,绝不夸大其词,随意乱说。科学是诚实的,真正的科学家是诚实的人,他们从不靠吹嘘,也不爱搞“炒作”,总是老老实实地用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道理,用科学的知识和原理,或者用实践经验和工艺技术等来解释一切,并且总是界限明确,认真负责,留有余地。有时即使解释得不够完善,那也主要是发展水平问题,而绝不是有意欺骗。在科学的解释中,至少对“解释与事实的联系”是认真负责的,解释的根据都是采自发展着的实践,有据可查,

6、并且都经受过并将继续经受严格的检验。“解释”的问题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不应该怀疑的,就是一般说来,没有什么比依据科学和实践的解释更可靠。所以,我仍遇事应该首先想到科学的解释,尊重科学的解释,期待科学的解释,发展科学的解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免遭诈骗的危害。(选自2012年9月3日《北京日报》,有删改)1.与“事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中所指的“两种事实”分别指的是“视觉心理印象”的“眼见之实”和真正的事实的“自在之实”。B.骗子宣称“能够把一个人肢解,然后再让他复原”或“把水变成了油”,这是虚幻和假象不是事实。

7、C.同一个“事实”的解释其实并不止一种,但每一种“解释”与它所解释的“事实”之间都有必然联系。D.骗子所呈现的“事实”如果看来无可否认或无法验证,那么他对此事实的解释则一定是他编造出来的。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先从学习一点鉴别“事实”和“解释”的本领人手,点明这种哲学层次上的素养在识破骗子伎俩方面的重要作用。B.第二段以魔术师舞台上表演为例,阐释“事实”这一概念的内涵,指出“心理事实”也是事实,但“此事实非彼事实”。C.第三段阐述解释与事实的关系,把骗子的“解释”与科学家解释对比,指出如何才是最大限度地免遭

8、诈骗带来的危害。D.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结构,并且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论述对待事实要依据科学和实践的解释。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