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ID:13557435

大小:21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3

上传者:U-8429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_第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_第2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_第3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_第4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管学院市场营销09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内容: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破坏了这一物质基础,便使社会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环境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良性循环的环境系统可以使环境资源的再生能力大于经济增长的需要,并对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产生的一定数量的废物进行净化,使经济发展得以健康、持续地进行;经济发展了,又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装备和人才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如果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这种良性循环被破坏,经济的不当发展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环境资源枯渴,环境自净能力丧失,最终将导致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社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决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完全可以协调好的。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二、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三、经济发展的环境评价四、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资源库。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同其他商品一样是有价值的,是一笔有限的财富。 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经济发展依赖于环境: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部的物质资源。1.经济活动需要利用环境中的资源:经济活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资源:水、能源、矿产、土地、动植物2.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两种方式都离不开环境):①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更多资源,增加被转化的资源总值。②不增加资源的消耗总量,提高单位资源的转化利用率。3.经济活动过程中排放的废物与环境的自净环境具有扩散、贮存和同化废物的机能,如废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经济发展。 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二)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1.明码标价:煤炭、石油、天然气等。2.无法评价:河流、大气等,很难分割成适于买卖的单位,其价值往往被人们忽略。 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三)环境资源是有限的:1.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环境资源所能支持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2.可再生资源:受到破坏、过度利用,再生速度、能力降低。3.不可再生资源:随经济活动加强,越来越少,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按1990年消费水平,石油储量将够用46年,煤炭约205年,天然气约67年。 二、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一)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问题最严重时期一般都在工业化阶段。1.现代的经济发展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由于资金有限,采用投资最少的技术和装备,使用最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尽可能转嫁生产成本。在这一经济发展水平上,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特别突出,环境问题严重,所有已进入发达行列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曾经过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区别主要在于程度不同。2.我国的经济条件对发展的制约,以环境保护的制约,表现得非常明显。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地区初步完成了生产技术乃至产业的调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而落后地区承受环境问题,发挥国家的协调作用来突破地方经济基础对环境保护的制约,是处理环境与发展两者关系的一个关键。 二、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二)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模式1.经济发展模式涉及两点:一是以什么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源;二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同步。2.发达国家都采用了以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高消耗和生活资料高消费来支撑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模式和不管环境后果地追求发展,等发展之后再回过来治理污染的模式。至今为止,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很大程度上源于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3.以上模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再走这条发展道路。经济发展须重新开辟道路,走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道路。 二、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三)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受益格局1.经济发展最终会给该经济体系中所有的人带来益处,但受益情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往往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的受益格局促成了不顾环境后果地追求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并由此导致了环境问题。2.反过来,在环境保护方面往往存在着一种相反的受益格局,如长江上游保护植被、禁伐森林,给当地经济生活带来影响,而受益者主要是中下游地区。所以,环境保护不仅是个技术问题,环境问题的治理需要采用经济的手段。 有些人认为:青山碧水=贫穷,环境污染=富裕 三、经济发展的环境评价环境保护的好坏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必须对经济发展进行环境评价。 三、经济发展的环境评价(一)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1.传统的经济发展,人们追求的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通常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样的硬指标为评价经济发展的标准。这种发展观的致命缺陷在于它没有顾及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资源。2.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理应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系统。只有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保证良好的环境质量,并带来较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发展才是人类真正需要的。 三、经济发展的环境评价(二)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失:1.人类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而向环境排放的各类废弃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人们习惯于用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衡量宏观经济增长的指标,这有明显缺陷。3.绿色GNP: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纳入一系列的环境因素,因考虑环境损害后的国民生产净值代替国民生产总值。是一种新的经济指标,是一种新思维。4.改变传统的财富观: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教育、健康等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意义下的新财富观。 部分国家环境损害成本的估算国家及年代环境损害类型每年损失占GNP的比例(%)印度尼西亚(1984)土壤侵蚀及过度砍伐4.0西德(1990)污染损害(对大气、水、土壤及生物多样性等)1.7~4.2尼日利亚(1989)土壤退化、过度砍伐、水污染及其他污染损失17.4美国(1981)大气污染损失和水污染损失0.8~2.1三、经济发展的环境评价 四、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必须依靠经济发展。 四、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一)环境保护的经济基础:环境保护的实施、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1.贫穷和环境退化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许多环境问题本身就是由经济落后造成的,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最终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2.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证,用于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开展环境教育,推动公众参与决策等。 四、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1.对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现有资源使用效率的企业和行业,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其优先发展。2.对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和行业实行关、停、并、转,限制其发展,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扩大和蔓延。 四、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三)环境保护的市场调节:1.运用经济手段采用的方式有:征收资源使用税、排污费、事故性排放罚款;实行废物综合利用的奖励;提供废物处理设施建造的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等。2.运用市场经济杠杆进行环境管理:①通过调动污染者(企业、个人或国家)内部的经济动力和在外部形成一定的经济压力。②把收费所得的收入用于公共或综合性的污染整治项目的资助。3.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环境保护,不仅适用于企业和个人,同样也适用于全球环境的保护。 结语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破坏了这一物质基础,便使社会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环境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在经济发展中决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完全可以协调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