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ID:13565138

大小: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3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_第1页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_第2页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_第3页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_第4页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一、细胞毒药物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

2、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体内t1/24-6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

3、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乳腺癌、睾丸肿瘤、卵巢癌、肺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瘤、骨肉瘤等也有一定疗效。静脉注射,联合用药一次500mg/m2,每周静脉注射1次,连用2次,3~4周为一疗程。口服50-100mg,每日2~3次,一疗程总量10-15g。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口腔炎。膀胱炎等。超高剂量时可引起心肌损伤及肾毒性。肝功能异常时可使CTX毒性加强,药酶诱导剂巴比妥类、皮质激素、别嘌呤醇及氯霉素等影响CTX代谢,CTX代谢物对尿路有刺激,应用CTX时应多饮水。  顺铂(DDP):高效广谱的抗肿瘤药,抗肿瘤作用强,对男性睾丸肿瘤

4、、卵巢癌、头颈部肿瘤、宫颈癌、肺癌、胃癌、骨肉瘤、间皮瘤、子宫内膜癌等都有效。血浆半衰期长,不良反应主要是肾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等,大剂量有耳毒性。临床常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卡铂:作用机制与顺铂相同,不良反应小,可以替代顺铂用于某些癌症的治疗,但与顺铂交叉耐药。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这是其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肾毒性、胃肠道反应、听力下降、神经毒性等,均远低于顺铂。近几年来对含卡铂的化疗方案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在治疗晚期肺癌、晚期卵巢癌等方面的应用值得注意。奥沙利铂: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有广谱的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抗肿瘤

5、作用,临床与5-Fu和甲酰四氢叶酸联合一线应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对某些铂类耐药患者仍有作用。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外周感觉神经异常,表现为末端感觉障碍,痛性痉挛,通常遇冷会激发。在治疗间歇期,症状通常会减轻,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症状也会逐渐加重。症状持续的时间,疼痛和/或功能障碍的发生是进行剂量调整的指征,有时需要中止治疗。剂量限制性毒性是神经系统毒性。没有表现出严重的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也没有表现出肾脏毒性、心脏毒性及严重的听觉损伤。  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输注2小时,在2小时输液结束时,15%的铂存在于周围循环中,剩余的85%迅速扩散到组织内

6、或者随尿排出。奥沙利铂可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结合。主要经尿排出,当肾功能不全,清除率明显下降,其分布体积也显著下降。  奥沙利铂主要用于以5-氟脲嘧啶持续输注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中,推荐剂量为85mg/m2静脉输注,每2周重复1次。应按照病人的耐受程度进行剂量调整。使用中不要与碱性药物或氯化物,包括任何浓度的氯化钠一起使用。不能用铝制容器。奥沙利铂与铝接触后会降解。2.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2.1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5-氟尿嘧啶:氟尿嘧啶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抗嘧啶类药物,对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肝癌、膀胱癌等均有一定疗效。体

7、内转化为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酸,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DNA的合成。对RNA的合成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5-FU可以静脉及腔内注射。口服吸收不完全。一次快速推注5-FU后,血浆浓度高,清除迅速,血浆半衰期为10-20分钟,主要在肝中进行代谢,由呼吸和尿中排出。在缓慢静脉滴注时,其分解代谢比快速注射明显,毒性降低。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腹泻等。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查血象。  卡培他滨:口服后经肠黏膜迅速吸收,在肿瘤组织中转化成5-氟尿嘧啶发挥细胞毒作用。临床前研究表明:口服后肿瘤组织内的5-FU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液水平,降低了5-氟尿嘧啶对正常细胞的损

8、害。对多种动物肿瘤疗效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