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ID:13652218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3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_第1页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_第2页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中考数学的阅读理解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日常生活体验,同时又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因而一直是近年来乃至今后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题贴近实际,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对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南通市2000年至2003年的中考试卷中都设计了阅读理解题,这些考题情景新颖且都是同学们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别约占总分的7%、7%、12%和18%,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今后此类题型的考查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2、。因此,我们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善于对解题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除了在提高学生基本知识上下功夫外,也应重视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下面我们先通过两例考题的失误分析,谈谈一般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例1(南通市2007年中考试卷第29题):某果品公司急需将一批不易存放的水果从A市运到B市销售。现有三家运输公司可供选择,这三家公司提供的信息如下:解答下列问题:(1)若乙、丙公司的包装与装卸及运输的费用总和恰好是甲公司的2倍,求A、B两市的距离(精确到个位);(2)如果A、B两市的距离为S千米,且这批水果在包装与装卸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为300元/小时,那么要使果

3、品公司支付的总费用(包装与装卸及费用、运输费用及损耗三项之和)最小,应选择哪家公司?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应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得分率为0.38。主要错误有:(1)没有完全理解表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就开始解题,(2)第2问中的距离S用第1问的结果代替,失误的原因:看图识表的能力及对情境的理解较差,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弱。例2某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7元(起步价是指不超过3km行程的出租车价格)。超过3km行程后,其中3km3的行程按起步价计费,超过部分按每公理1.6元计费,如果仅去时乘出租车而回程时不乘坐,那么顾客还需付回程的空驶费,按每公理0.8元计算(即实际按每公理2.

4、4元计费)。例如:小文从市中心A处乘出租车去相距5km的B镇,如果他仅去时乘出租车(回程另行考虑),则应付出租车的车资为:7+(5-3)×2.4=11.8(元);如果他往返都乘同一辆出租车,则实际行程为10km,应付车资为:7+(5×2-3)×1.6=18.2(元)。现设小文等4人从市中心A处到相距Xkm(3<X<10)的C地,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去时4人乘同一辆出租车,返回都乘公交车(公交车车资为每人2元);方案二:4人乘同一辆出租车往返。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方案一的车资Y1(元)与X(k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方案二的车资Y2(元)与X(km)的函数关系式。(2)在这两种方

5、案中,哪种方案更经济?分析:本题(1)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函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讨论问题的能力,本题得分率为0.42。主要错误有:1、不理解出租车的收费办法,认为4人乘同一辆出租车的车资应为车资×人数;2、没有理解“空驶费、起步价”等专业术语的意义,生活经验少。失误的原因:对新概念、术语的理解能力较差,缺乏联系生活经验的意识,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弱。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大致可分四类:纯文型(全部用文字展示条件和问题)、图文型(用文字和图形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表文型(用文字和表格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改错型(条件、问题、解题过程都已展示,但解题过程可能要改

6、正)。无论哪种类型,其解题步骤一般都可分为以下几步:一、快速阅读,把握大意在阅读时不仅要特别留心短文中的事件情景、具体数据、关键语句等细节,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据此估计是我们平常练习时的哪种类型,会涉及到哪些知识,一般是如何解决的,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二、仔细阅读,提炼信息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各个关键数据,还要注意各数据的内在联系、标明单位,特别是一些特殊条件(如附加公式),以简明的方式列出各量的关系,提炼信息,读“薄”题目,同时还要能回到原题中去。三、总结信息,建立数模3根据前面提炼的信息分析,通过文中关键词、句的提示作用,选用恰当的数学模型,例如由“大于、超过、不足……”等

7、联想到建立不等式,由“恰好……,等于……”联想到建立方程,由“求哪种方案更经济……”联想到运用分类讨论方法解决问题,由“求出……和……的函数关系式或求最大值(最小值)”联想到建立函数关系,将题中的各种已知量用数学符号准确地反映出其内在联系。四、解决数模,回顾检查在建立好数学模型后,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一是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用得是否准确,要充分挖掘题中的条件并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三是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