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ID:13655195

大小:4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1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表达的效果。教学重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2、理解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她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她只能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呢?二、学习5—10自然段,思

2、考讨论下面问题:1、自由读课文2、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结果怎样?找出相关的语句。(见板书)讨论并归纳:多媒体出示(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总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2)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3)这一回,她坐

3、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4)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5)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32、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讨论并归纳: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

4、、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三、回到现实,感受痛苦1、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的句子。2、学生反馈。(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4、比较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1)读读擦前后两次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

5、同。(2)指导朗读。四、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1、齐读课文。2、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并归纳: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3、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讨论并归纳: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4、、再次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五、总结写法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

6、达方法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六、拓展延伸,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3七、作业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2、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擦燃火柴   幻景      说明      现实       (美好)  ————————  (残酷) 1       火炉      (缺少温暖)  寒冷 2       烤鹅      (缺少食物)  饥饿 3       圣诞树     (缺少欢乐)  痛苦 4       奶奶      (缺少关爱)  孤苦5    和奶奶飞走 

7、    (缺少幸福) 痛苦教学反思  1、“读”是语文课的基础。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2、让学生精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段落,找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的美好幻象,以及火柴熄灭后的句子,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3、学生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感受。理解课文后,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