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探究主动些 再主动些

让课堂探究主动些 再主动些

ID:13664154

大小: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让课堂探究主动些 再主动些_第1页
让课堂探究主动些 再主动些_第2页
让课堂探究主动些 再主动些_第3页
让课堂探究主动些 再主动些_第4页
让课堂探究主动些 再主动些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课堂探究主动些 再主动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主题报告让课堂探究主动些,再主动些—“留白艺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绍兴县实验中学钱国苗【前言】:“留白”原是国画创作的一种构图方法,给观赏者留下视觉延伸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让读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在想象里观赏者把自己的心情揉入画卷,丰富了画面的意境,提升了画面的美感。古今往来,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师,如齐白石先生的画,留白处言有尽而意无穷,空灵虚幽,虚实相映,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我的“留白”来自于教学中的一次偶然事件二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为准备绍兴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一节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

2、复习》,我在课件制作中出了个小问题,本想把日历中的几个数用长方形圈出来并填充着色,但着色后数字被覆盖再也无法显示。我绞尽脑汁地试了许多方法,但无济于事。[投影片]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1)月历中的某数、它左上方的数、它右下方的数的和为42,这个数是几?(2)月历中某列4个数的和为58,这4个数是几?(3)在这月历中能否用长方形圈出四个

3、数,使这四个数的和为102,说出你的理由.我决定将错就错,在“空白”的地方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这空白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数,为什么?”我这样设置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自然会找出月历中的规律,而这正是解决下面问题的关键;其二,能降低题目的难度,合理地设计台阶。课堂实践证明这样处理是非常成功的,学生不仅发现月历中数字的横排是按1到31的顺序依次排列,所以空白的地方应是22和23,而且还从竖列中发现上下两个数相差都是7。由这个规律作为铺垫,后面列一元一次方程显得轻而易举。通过此题的探究,学生还

4、发现了月历中斜的三个数的表示,用长方形框出的六个数、九个数的表示等等。从中我深深地感到:留出足够的空白,使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生成的东西。新的课程观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开发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留下空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挥自已的创造性,在创造的过程中去体验成功,并让成功的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留白”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课堂教学中我的“布白”尝试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布白”尝试,首先把固

5、定的问题结论留作空白。案例一: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若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再增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学生的答案有:AD∥BC;AB=CD;∠A=∠C;∠B=∠D;∠A+∠D=180∘;∠B+∠C=180∘等六种之多。 评述:老师对AD∥BC和AB=CD两种答案能估计到,后面的四个答案出乎老师的预料,可见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同的,不同的知识层次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或许课堂探究的魅力就在这里,通过交流,每个同学都获得了最大的知识量。案例二:(原题)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

6、知AB=5cm,AO=4cm,求菱形ABCD的面积.(变后题)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我会求       .学生的答案有:①有的求出OB=3cm;②有的求出BD=6cm;③有的求出AC=8cm;④有的求出菱形周长为20cm;⑤有的求出S⊿AOB=6cm2;⑥有的求出S⊿ADB=12cm2;⑦有的求出S⊿ABC=12cm2⑧有的求出S菱形ABCD=24cm2。⑨有的还求出O点到AB的距离为2.4cm。评述:通过题目的改变,学生的解题过程的交流,答案涉及到菱形性质的每个方面,通过解一题就对菱形的所

7、有性质进行了很好的复习,更加难得的是学生在求菱形的面积时产生了多种方法,有的根据菱形面积等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有的根据菱形的轴对称性求出菱形的面积等于S⊿AOB的4倍。案例三:(原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过O点的直线交AD于E点,交BC于F点,试说明OE=OF。(变后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过O点的直线交AD于E点,交BC于F点,在图中我能找到相等的量有  。(延伸题)E点、F点分别交于BA和DC的延长线,则线段OE、OF还相等吗?学生找到相等的量有:(相等的线段7组)O

8、A=OC;OB=OD;AD=BC;AB=CD;AE=CF;DE=BF;OE=OF.(相等的角12组)∠AOB=∠COD;∠AOD=∠COB;∠O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