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的教学不能止于翻译

文言词语的教学不能止于翻译

ID:13715166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4

文言词语的教学不能止于翻译_第1页
文言词语的教学不能止于翻译_第2页
文言词语的教学不能止于翻译_第3页
文言词语的教学不能止于翻译_第4页
文言词语的教学不能止于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词语的教学不能止于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词语的教学不能止于翻译  在各种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们似乎对文言文教学最有兴趣。因为文言文主要考查字词的理解,所以教师们认为,只要学生能把字词翻译出来,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字词意思,学生记字词的翻译,这已成为常态,学生在文言课文字里行间穿插记录了大量的字词的翻译。然而这种文言文词语的学习,尚是停留在记忆的表层上,字词背后人文情怀的体验、表达技巧的把握等许多东西都被丢掉了。长此以往,文言文必将弱化成字词翻译练习的文本工具,文言文学习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丰富内容。  文言词语不能止步于翻译,还应当教些什么呢?下面以苏教版《曹刿论战

2、》一文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溯源:追寻词语的文化背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预习《曹刿论战》:诵读全文,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思考题:  1.“必以分人”书底注释是“一定把它分别人”,但是曹刿却说这种做法“民弗从也”,这是什么原因呢?  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句中的“鼓之”与“驰之”,书底注释成“击鼓进军”和“驱车追赶齐军”,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这两个问题都有一定的思维挑战性,因此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尚能作一些回答,但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基本上是无法真正回答出来的。这时,教师可以带领

3、学生去“追本溯源”,从汉字的源头、从古代的文化等角度去探寻文言字词的细微差异。  “必以分人”中的“人”甲骨文作“”,像双手放在胸前站立的人的形象。“民弗从也”中的“民”金文作“”,上部是一个眼睛,其下是一把锥子刺进了眼睛。这表明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把奴隶的一只眼睛刺瞎,并强迫他们劳动。“民”的本义就是奴隶。左安民先生在《汉字例话》一书中指出:“在上古,人是指统治者而言,民是指被统治者而言。”  由此看来,“必以分人”是指庄公把东西都分给了身边的近臣,老百姓没有享受到这种恩惠,当然不会跟从了。  对“鼓之”与“驰之”的理解,则要用到一点古

4、代文化常识了。古代两军对阵有“击鼓鸣金”之说,鼓声响亮,可以振作士气,击鼓表示要出击进军了;而鸣金则表示收兵回营。所以“鼓之”注释为“击鼓进军”。《说文解字》中对“驰”字解释为:“大驱也”,而“驱”解说为:“马驰也”。春秋战国时代,作战要依靠马拉的战车,所以,课文注释“驰之”为“驱车追赶”。  对文言词语进行溯源,可以让学生知晓它的本义,弄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与此同时,还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二、扩展:找出词语在文中的前后关联  在对“人”“民”“鼓”“驰”等字溯源的基础上,可以围绕这些字词作进一步的扩展,力争收

5、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文言词语。  课堂上,教师围绕这四个词语,分别进一步启发学生:  1.曹刿认为怎样的事情能够让“民从也”?曹刿当时的身份是“民”,他与一般的民众有着怎样的不同呢?  2.曹刿和庄公认为“鼓之”和“驰之”的时机分别是什么?曹刿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围绕这四个词语进行扩展性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前后的联系。可以结合前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理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等句子的意思;可以结合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深入理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一鼓作气,再而

6、衰,三而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等句的意思。  有了这样的扩展学习,学生对这四个文言词语的学习就不止步于四个词的本身了。  进行扩展性学习,关键是设计好扩展性学习的路径,而这条路径的关键就是围绕词语能把全文或文本重点内容有机地拎出来。钱梦龙先生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我们先来把他们列出来,大家一起说,我来写,好不好?”二是“让我们根据这张人物表上出现的人物,来看看他们对待移山这件事的不同态度。”这两个问题可以把《愚公移山》整篇文章“拎”起来,按照这样的路径学习下去,可以清

7、晰地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内容。  当然在进行扩展性学习的时候,还必须不脱离文言字词。钱梦龙先生在引导学生列数移山人物过程中,向学生问道:“这个小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这一巧妙经典的提问,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龀”“孀”等词语的意思。  在上述扩展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应内容的同时,还可以深入地掌握其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狱”“鄙”“再”“夫”“靡”等一些词语,从而让文言词语的学习更扎实。  当然,还可以用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弄清“狱”“再”等词语的古今不同意思。这也可以视为另一种形式上的扩展学习。  三、探究:挖掘词语的思想内

8、涵和表现力  探究是指透过文字,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人物形象以及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