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件作业答案(全)--云大成教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件作业答案(全)--云大成教

ID:13736046

大小:279.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7-24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件作业答案(全)--云大成教_第1页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件作业答案(全)--云大成教_第2页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件作业答案(全)--云大成教_第3页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件作业答案(全)--云大成教_第4页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件作业答案(全)--云大成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件作业答案(全)--云大成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课程课件第一章导论(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为总述,主要介绍有关民俗学的基本知识,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概况。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重点掌握民俗的概念、分类;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分类和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民俗和民俗学第二节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概说第二章生计民俗(2学时)P7教学目的:生计民俗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创造的独特多样的生计方式,从而理解少数民族传统生活中的智慧。教学内容:第一节生产民俗第二节工商民俗第三章生活民俗(6学

2、时)P12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民间习尚。生活民俗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是该民族传统观念的外化,由此理解西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多样性及其在群体内部的重要作用和在现实生活传承中的变迁。教学内容:第一节饮食民俗第二节服饰民俗第三节居住民俗第四节交通民俗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2学时)22教学目的:通过讲授分析基于血缘、地域以及一些日常生活或生计需要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的历史、现状、特点、功能等,让学生初步认识传统社会的人们共同体的“非标准化”的、多样化的组织方式,使其理解在这些社会组织中

3、实现群体内整合的一系列约定俗成惯习存在的合理性、有效性。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组织民俗概述第二节家族组织民俗第三节社区组织民俗第四节社团组织民俗第五章人生礼俗(6学时)2555教学目的:人生一世是作为生物个体及社会个体双重身份的生长、发育、成熟、衰亡周期。本章讲授作为各个人生阶段性转变的结点之标志的仪式和习俗,使学生理解不同民族群体在人生不同阶段对于人的自然生命和社会角色的认知、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文化模式。教学内容:第一节生育礼俗第二节成年礼俗第三节婚姻礼俗第四节丧葬礼俗第六章节日民俗(4学时)36教学目的:本章以时间为线索,对云

4、南少数民族的节日民俗予以描述。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的多元性和整合性,了解节日民俗的形成与发展,在节日民俗世界中了解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生活和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春季节日民俗第二节夏季节日民俗第三节秋季节日民俗第四节冬季节日民俗第七章游艺民俗(6学时)42教学目的:本章从四个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游艺民俗展开描述。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在对游艺民俗基本理论的掌握中,了解各类游艺民俗的特点和意义,了解各类游艺民俗在少数民族民众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游艺民俗中所表达的民众智慧和创造力。教学内容:第一节民间口头叙事活

5、动第二节民间歌舞乐第三节民间游戏和体育竞技第四节百工杂艺第八章信仰民俗(2学时)52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对大量外显可见的、物化的民族民间信仰的主要形态、活动的分析介绍,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各族民众的丰富多样的精神世界内容,以及其承载的一种应对现实需求的生活策略,而不简单地将其视为“迷信”。教学内容:第一节民间诸神第二节祈福禳灾第九章民俗的现代变迁(1学时)55教学目的:了解民俗变迁的相关理论,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的变迁现实、变迁类型等有基本的判断和认知。教学内容:第一节祈福禳灾第二节变迁的模式55第三节全球化地方世界:描述和理解民俗

6、现代变迁的重要语境第四节功能维度中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现代变迁第十章民俗的田野调查(1学时)57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对民俗田野调查的基本理念及具体实践方法原则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进行实地民俗调查的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从而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专题性的田野调查。教学内容:第一节民俗田野调查的理念与原则第二节民俗田野调查的步骤与方法第一章第一节民俗和民俗学一、民俗概念的界定什么是民俗?古今中外对民俗概念存在诸种解释:(一)我国古代:1.先秦时期的孔子、荀子、庄子都有对“民俗”的独到见解。孔子是在阐明人治的过程中,力图把民俗观改造为与礼

7、制体制有关的知识或学问。“志古之道,君今之俗”——历史介入民俗;“不语怪力乱神”——用人文历史的观点解释神话;“民教俗朴”——致力于贯彻男女、父子、君臣、礼义、仁德的纲常模式。荀子提出应确立民俗的道德标准,民俗是由民众的性情、气质、服饰、器用、歌舞、仪式和管理惯制等现存的群体标记所显示,“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荀子的《蚕赋》是中国古代文人作品中第一篇仿制民间谜语的重要作品。老庄民俗观的核心是反智主义,主张的社会模式乃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民俗的实质,在于保存自

8、然的人性。2.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应劭,可称是我国古代一位成绩卓著的民俗学家。他撰写的《风俗通义》(即《风俗通》),被称为“是我国第一本以‘风俗’为名的民俗学名著”,[1]应劭在该书中提出了他对风俗的看法。其陈述旨在强调地理风土和国家社会生活对理解民俗形成的重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