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ID:13752455

大小:4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4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_第1页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_第2页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_第3页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_第4页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作者:魏明海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3-4-1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摘要】本文除分析了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外,着重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含义,并明确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五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透过对现代企业存在的“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分析,提出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内容、深远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盈余管理经济收益观信息观契约磨擦沟通磨擦实证研究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sman

2、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有哪些?盈余管理研究包括哪些内容?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有什么特点?盈余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必须弄清楚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作者:魏明海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3-4-1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摘要】本文除分析了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外,着重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含义,并明确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五个基本特征。

3、在此基础上,本文透过对现代企业存在的“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分析,提出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内容、深远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盈余管理经济收益观信息观契约磨擦沟通磨擦实证研究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有哪些?盈余管理研究包括哪些内容?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有什么特点?盈余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必须弄清楚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

4、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作者:魏明海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3-4-1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摘要】本文除分析了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外,着重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含义,并明确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五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透过对现代企业存在的“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分析,提出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内容、深远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盈余管理经济收益观信息观契约磨擦沟通磨擦实证研究 在学术界,盈余

5、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有哪些?盈余管理研究包括哪些内容?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有什么特点?盈余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必须弄清楚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作者:魏明海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3-4-1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摘要】本文除分析了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外,着重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含义,并明确提

6、出了盈余管理的五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透过对现代企业存在的“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分析,提出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内容、深远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盈余管理经济收益观信息观契约磨擦沟通磨擦实证研究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有哪些?盈余管理研究包括哪些内容?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有什么特点?盈余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必须弄清楚的基本理

7、论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  在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早期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disclosuremanagement)。对于这个定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1.把盈余管理限定在对外报告领域,而把管理会计报告以及那些意在影响或改变公认会计原则的活动(如游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排除在其讨论之外。这样考虑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便于讨论。如果将盈余管理仅限于对外报告领域,在现行的公认会计原则和应计制下讨论“干预”问题,则可以把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简化许多

8、。二是在1990年以前,会计理论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对外财务报告为主。尽管当时人们就注意到报酬方案(compensationschem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