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教学设计

《数轴》教学设计

ID:13773397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数轴》教学设计_第1页
《数轴》教学设计_第2页
《数轴》教学设计_第3页
《数轴》教学设计_第4页
《数轴》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轴》教学设计宝鸡市益门中学任志强年级:七年级科目:数学(七年级上册)课题:数轴课时:1通过与温度计的对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知识与能力的位置关系;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教数的大小。学合理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借助形(数轴)来理解数,经历从目过程与方法实际(温度计)中抽出数学模型(数轴),从数形结合两个侧标面理解问题,并有选择处理数学信息,作出大胆猜测。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培情

2、感态度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能够在师评、生评、自评的影响下,与价值观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重点重点来。和难点难点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课前小黑板准备有关题目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引入新课1、师:大家学过数轴吗?若有学生产生疑问,则出示生思考,作答。抛出“数轴”,给出悬念,随之小黑板题目:用小学六年级学过的“用直线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列各上的点表示数”释疑,一紧一数:松,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指名完成题目。也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

3、建立生思维活跃:数轴原来已学数轴的初步印象。0、2、、1.5过,忆旧知,完成题目。(在数轴上标出0、1、2、3)2、师:学上节课的时候,“数不够用了”,就出现了生:负数。谁?复习上节有理数分类,为有理生:还学习了有理数。数在数轴上用点表示做准备。若生只答负数,后面教学“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考虑到了学生的回答及后续教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学有关内容的处理,即怎样帮时则通过有理数的“正数、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何一个0、负数”分类来帮助学生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理解。点来表示”,根据的是有理数的若生

4、答有理数,则引导回忆分类:有理数的“整数、分数”分1、有理数{正数、0、负数}类,再举相应的数例,后面生接受评价,增强学习的主2、有理数{整数(正整数、0、将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以动性。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帮助学生理解。数)}评价学生表现,激发学生学生:……、温度计、……课堂阶段性评价,既是对前一习兴趣,转入下一环节。环节学生表现的总结,也为下二、新授:生读出读数。一环节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做1、学画数轴。了铺垫。让学生举生活中负数的例子。温度计在本课中是一个非常重出示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要的道

5、具。请出学生学习的帮(小黑板),让生读出其读手。实际的温度计有大格小格,数。采用局部放大,提供给学生的(温度计的读数绝对值不是每个小格,刚好是1℃。而宜过大,便于作图时确定单生:想。将小黑板倾斜,更像数轴,还位长度,本课中的数轴尽量可略去实物温度计上下有限可使单位长度确定为1。)能对学生的误导。师:想不想将它们也在数轴由温度计的温度值引入,而不上表示呢?生积极动手,认真作图,同是直接问“负数在数轴上怎么步完成。表示”,是便于后面教学在数轴师示范画数轴。上表示负数和有理数的大小比板书时,隐含强调数轴的

6、三较时,更便于学生理解(温度要素,在标注负数时,方法计平放即可判定相应的点是否有二:一是与温度计比较;画正确。)二是观察距离原点正(反)方向几个单位长度。手把手传授画法,没有将作图强调:负数从0向左写起。指名板演。步骤中的直线与三要素并列,侧放小黑板,师生订正。便于突出三要素,但也要注意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生口答。“直线”也是学生作图时容易数。出错之处(按线段对待,平均师:请将小黑板上的温度计指名板演。分成若干份)。读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教学时先原点,再单位长度(本教师口述例1。生试举例,并表示

7、。节每个单位长度表示1,暂不师:将有理数分类时的例数若学生举的数的绝对值偏写,因为还没有正方向),指出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大,可让学生口述在原点的正方向,最后根据单位长度及哪边多少个单位长度处描正方向标注有关点。师:是不是每一个有理数都点。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所涉及的数据难度不大,学生兴致高涨。板书“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生板演。同桌互查互评、自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评。示”查评:1、画图部分。2、数生举例的数值或教师提供数值的表示部分。如出示例2,指名板演。同桌小议,交换看法。–,注意是平均分3份后,生:

8、①书写只是符号不同;②位于原点两侧;③距原点从0向左取2份处描点。3、相反数。的距离相等。师:观察–2和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有理数的所有子类都可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考虑: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来证明。①数的表现形式;②数轴上的位置。生踊跃回答。第二次课堂阶段性评价:互查师小结,给出“相反数”的成对出现,一正一负。互评、自评。概念,强调“互为相反数”。师:再举几组例子。师生找朋友:师口述一数,生思考后答:0生答其相反数。①从书写出的“形”或读法入师:相反数还有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