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

ID:13825196

大小:106.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24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_第1页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_第2页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_第3页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_第4页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2011-07-06    前言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方法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1-2000)和《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1.2-2002)中的规定编写。本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提出、批准并归口管理。本标准由民族文化宫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长虹、史金波。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董文良、杨崇清、黄润华、吴贵飙、艾合买提、崔光弼、宝音、先巴。 引 言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相互交往与相互

2、促进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不仅创造了自身的文化,也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注入了丰富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及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目前我国传世的少数民族文字有30余种,古籍卷帙浩繁。它们既是各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保护少数民族古籍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文化政策,也是编制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的政策依据。2006年,文化部公布了《古籍定级标准》,当时考虑到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与汉文古籍,以及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之间在产生、发展、流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和复杂性,未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列为定级对象,决定另行编制标

3、准。2008年11月,此项工作正式启动。在广泛听取、吸纳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参照文化部2006年8月5日发布、同年10月1日实施的《古籍定级标准》,兼顾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现存的实际情况,依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有时限又不唯时限和民族古籍文种平等五项原则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定级对象是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中国现存各少数民族文字其他特种古代文献,如甲骨、简策、金石、舆图、书札、契约、文告、档案,以及跨境民族在境外产生的属于他国的同文种古籍,不在本标准定级范围之内。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基本术语和定义

4、、定级总则、细则以及古籍的级别。本标准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物管理所、考古所、民族宗教研究机构、寺庙,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收藏、保护、整理和利用工作;同时供出版、教学、科研等国内相关业务单位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WH/T××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5、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WH/T22—2006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GB/T3792.7—2008古籍著录规则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主要指1912年以前在中国及其历史疆域(含少数民族历史上建立的地方辖区)内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或印制的传本。考虑到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与汉文古籍在产生、发展、流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和复杂性,本标准有条件地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时代下限延至1949年(含1949年)。具体界定,见细则5.1。3.2版本抄写或印制而形成的传本。3.2.1写本缮写而成的传本。一般指宋代以前缮写,宋代及以后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组织

6、编纂缮写或名家缮写、以及用特殊材料缮写的文献。3.2.1.1泥金写本用特制的泥金写于磁青纸上的传本,也称金汁写本。3.2.1.2泥银写本用特制的泥银写于磁青纸上的传本,也称银汁写本。3.2.2稿本指作者亲笔书写的手稿本、改写的修改稿本及清稿本。3.2.3抄本依据某一底本手工抄录而成的传本。3.2.4彩绘本用多种颜色绘制而成的传本。3.2.5刻本雕版印制而成的传本。3.2.5.1初刻本第一次雕版印制的传本。3.2.5.2重修本也称修补本或修补版。指用修补过的旧版印制的传本。3.2.5.3朱印本在版面上敷以朱色印制的传本。3.2.6活字本活字印本的简称。将泥、

7、木、铜等中国传统活字摆成印版,再敷墨覆纸印制的传本。3.2.6.1泥活字印本制造泥活字摆成印版,敷墨覆纸印制的传本。3.2.6.2木活字印本制造木活字摆成印版,敷墨覆纸印制的传本。3.2.6.3铜活字印本制造铜活字摆成印版,敷墨覆纸印制的传本。3.2.7套印本套色或套版印制的传本,包括套色印本和套版印本两种。早期为一版分色套印,称为敷彩印本。明代后期发展成两版或多版分色套印。3.2.7.1朱墨套印本以朱色和墨色两种颜色套版印制的传本。3.2.7.2多色套印本用三种以上颜色套版印制的传本。包括三色、四色、五色套印本。3.2.8铜版印本以铜为版,施以腐蚀药剂制

8、成印版,而后敷墨覆纸印制的传本。3.2.9贝叶本用铁笔将文字刻写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